三天的时间,粮食已经开始陆续到位,整个济南府都全力运转起来,将粮食运送到各个灾区,并且有序地向灾民放。
这是一项浩大之极的工程,从粮食的分配、运输、保护,到最终的监督发放,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半点差错,否则整个局面就有可能乱成一团。
以往官府的赈灾不但效率低下,而且多有贪墨之事。但是这一次济南府的赈灾却是绝不相同,就像是由一只绵羊率领的一群狮子打不过由一只狮子率领的一群绵羊的道理一样,其实一个团队的战斗力如何主要就是看其首领。
此番王锐力主捐输之事,不惜冒得罪所有人的风险筹集到了赈灾银两,已是令人不得不钦服。紧接下来在赈灾银两被劫的情况下更是临危不乱,采用非常手段及时从粮商们那里借粮以平息灾情,而且一举打掉了粮商的气焰,平抑了往年大灾时必然暴涨的粮价。
尤为难得的是他这位钦差大人非但不利用这大好的机会贪墨一分银子,恨不得将每一粒粮食都用在赈灾之上,并且下了严令,这一次无论是谁只要敢趁机贪墨一文钱,就等同于违抗了军令,定斩不饶!
没有人敢认为这位国公爷是在吓唬人或者开玩笑,他早已经用一贯的霹雳手段和言出必行树立起了足够的威信。因此这一次的赈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景象,快速、高效而又无贪墨之事,也算是开了大明朝赈灾史上的先河。
就这样,随着粮食迅速地发放到灾民手里,灾情立刻被平息下来。
不得不说中国古代的老百姓确实是世界上最好的老百姓,只要能吃饱肚子,人人都会选择踏踏实实地过日子而不是造反。所以当饱受饥饿煎熬的灾民们分到了足够地粮食后。原先汹涌地民怨立刻平复下来。所有的抱怨也变成了赞颂,王锐的声望在山东百姓的心中自然达到了一个恐怖的高度,说是超过了任何人也丝毫不稀奇。
王锐见灾情已经基本平息,立刻竟精力投入到清剿白沙荡,夺回赈灾银两之上。
他按照孙传庭所说的攻心之计,一面命大军将白沙荡重重封锁,但却围而不攻,一面放出消息,说是刘大疤此番劫掠赈灾银两乃是受了奸人鼓惑,只要他能主动还回被劫银两并接受朝廷的招安。威国公可保证既往不咎。
这个消息和灾情平息的情报很快就传到了白沙荡里,也果然如王锐和孙传庭所预料的那样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白沙荡里,白沙寨的大当家刘天雄和二当家孟定国正在一起喝酒。不过他二人喝地并不是庆功酒。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