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一飞冲天(下)(第1页)

王锐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既不是为了所谓的蒙邀圣宠,也不是为了求得高官厚禄,而全部是为了眼前的这个信王朱由检。眼下看到苦侯的正主终于现身,他又怎能不激动万分?

根据历史,天启帝朱由校最多也不过再有两年左右的光景好活,再加上他对魏忠贤与客氏的宠信几乎到了无已复加的程度。所以王锐从计划一开始就没有将目标放在他身上,而是锁定了信王朱由检,也就是未来的崇祯皇帝。

对于历史上这个明朝的末代皇帝,王锐可说是了解颇多。崇祯是明代最为勤勉,同时也是最具悲剧色彩的皇帝。由于崇祯的这个帝位来得意外之极,所以他格外珍惜,竭尽全力想要守住祖宗这份基业。只可惜大明当时已内忧外患丛生,整个江山已经腐朽难支。崇祯费尽了心力,最后也没逃得了国破人亡的下场。“无力回天”这四个字,可以概括崇祯的一生。

至于失败的原因,除去万历和天启留下的这个破烂摊子实在是难以支撑和外有后金强敌等因素外,崇祯的刚愎自用与用人多疑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他在位17年,光内阁班子大学士就换了50余人,还换了十一个刑部尚书,十四个兵部尚书,诛杀总督七人,杀死巡抚十一人、逼死一人,这其中就包括总督袁崇焕。

据王锐所知,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不得不说与崇祯危如累卵的成长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他为泰昌帝朱常洛的第五子,幼时母亲便去世,自此就与庄妃住在一起,由其抚养长大。

皇家的生活不比寻常百姓,从来就缺少亲情温暖,而多争权夺利尔虞我诈。崇祯从小就目睹了这一切,尤其是当魏忠贤与客氏得势后把持内宫,不择手段地清除一切障碍,最后竟连张皇后和他这个信王都不肯放过。以至于他在天启驾崩后入宫的第一个夜晚竟无一可信之人,连吃的都是从王府自己带去。所有的这一切终令他养成了狐疑多忌的性格。

王锐熟知这些,因此十分清楚若是想实现自己的大计,就必须想办法在崇祯的性格定型之前去影响和改变他。如果等到他登基以后,那么一切就都已经晚了。面对那样一个多疑猜忌的皇帝,就算自己拥有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和经验亦再难有办法。

所以王锐所设计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通过获取天启帝朱由校的宠信后才能有机会接近信王朱由检,然后再想尽一切办法获得他的信任,进而影响和改变他的性格,最终助其登上帝位。也只有这样方能有挽狂澜于即倒,颠倒乾坤的一线希望。所以此时当王锐看到信王竟主动请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