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忖了半晌后,王锐终于还是抵受不住角部的巨大诱惑,选择了脱先抢角。如此一来白棋已然是在三个角地占据了先机,可说是行棋效率很高,牢牢地将先行的优势把握在了手里。
不过眼下双方还仅下了五手棋而已,只能说白棋的调子还不错,若说因此就确立了优势的话那还差得很远。
而王锐更是清楚对上了过百龄这等传奇般的人物,即便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优势,不到最后也是不敢必胜,更何况是现在?所以他半点也不敢生出松懈之心,目光灼灼地望着棋盘,静等着黑棋的应手。
过百龄果然不为王锐的抢角之招所动,拈起一粒黑子轻轻地在之前星位的那粒白子另一侧小飞挂角,正是漂亮的“双飞燕”!
这“双飞燕”是古老的定式之一,变化比较复杂,说起来倒还真和过百龄有几分渊源。
历史上在过百龄晚年时,又崛起了一位新的国手名叫周懒予。这周懒予曾与过百龄对弈了不少局,也为后世留下了很多棋谱。
他的棋风特点就是处处争取主动权,独创手段即是以倚盖对付双飞燕最为出名。清朝的另一位大宗师徐星友在《兼山堂弈谱》中写道:“过(百龄)周(懒予)倚盖起手,最为尽变。”
从流传下来的过周遗局上看到的起手布局都是“倚盖定式”,著法紧峭,克服了前人创造的“镇神头”、“金井栏”等定式较松弛的缺陷。曾有人写诗赞曰:
轻巧玲珑蕴万千。宁输数子不失先。
每逢倚盖双飞燕,为访高人态度谦。
眼下这个周懒予恐怕还没有出生。但以王锐对这段棋史地了解来看,“双飞燕”应该是过百龄比较喜欢的下法之一。眼见他祭出了此看家法宝,王锐自是不敢有半点地大意。
一般来说最常见的对付“双飞燕”的办法有两种。一种就是压住其一翼。然后长出头再点三•三,偏重于取实地,也是现代流行地下法。
另一种办法是小尖分断,待对方点三•三后再跳出头,偏重于取外势。
两种下法没有高下之分,关键是要结合形势和看棋手各自地喜好而定。
因为此时天元上有一颗黑子。如果白棋再被封在里面而任凭黑棋形成外势的话,那么二者就可遥相呼应,对今后中腹的作战恐怕极为不利。
所以王锐略一思索后采取了小尖分断取外势的下法,反正之前白棋已经在三个角地都占得了先机。现下让黑棋在这里占一点实地也能够接受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