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不是守财奴,在这时代投生到了太尉府,自然是锦衣玉食,金马玉堂的富贵,他弄了钱庄又搞船队,并不是为自己赚多少钱,只是想改善一下大宋的财政和经济环境而已。因此若有利于国家处,要他拿钱出来,那是没二话说。
可这话又说回来,这钱庄毕竟是他一手弄起来,不是什么慈善机构,更不是给朝廷搞的金库,哪能任凭蔡京予取予求?这钱财来的容易去的快,若是蔡元长伸手成了习惯,今天也伸手,明天也伸手,就真有一座金山一座银山,那也是架不住。况且大宋如今百年积弊,非一朝一夕能改变得,单靠拿银子填哪成?
可他刚把这话头一带,蔡颖就不乐意了:“官人,你如今仕途畅通,多得家祖和家父照拂,所谓饮水思源,岂可忘本?如今钱法初变,朝廷历年苦于应付钱荒,手头没有多少现钱和轻赉财物积贮,正需要你援手的时候,官人何惜区区黄白之物?”说到后来,神色已经颇为不善。
夫妻之间商量公事,本来就是叫人头大之极,俩人若是同一目标,那都好说,一旦各怀心思,极易掺杂个人感情,结果因私废公。比如现在,高强心里想得是大宋积重难返,钱法这样的东西,原本属于经济中最基础的部分,实在不该受到太多政府意志的影响,更不宜作为政府扩张财源的手段,可现在蔡京虽然听了他高强的一部分建议,变更钱法时较为谨慎。但其出发点还是想要改善朝廷财政拮据地状况,多辟些财源出来,哪天上朝奏事,只说“臣奉旨变钱法,今各路发行钱币比前增加若干,各路桩钱和解到税赋比前增加若干”等等,全不思从根本上改变大宋的一些积弊。被这样急功近利的想法左右,新的钱法可谓是步履维艰。
但蔡颖想的就是另外一码事了。两人婚后虽然恩爱,不过她回府之时,却被父亲反复叮嘱,蔡家要想长保富贵,牢牢拉着高家是一大关键。心里揣着这样的任务,蔡颖对于高强所表现出的任何离心倾向都显得过于敏感,高强耐着性子和她解释来解释去,她一方面无法很快接受那些有些超前的理论。另一方面也缺乏足够地耐心,一来二去,很简单地就认为高强是在人为制造障碍。
她眼睛盯着烛光,耳朵里灌着高强的话语,眸子里一团火光却不断闪烁跳动着,忽地冷冷道:“官人,家祖一手扶你入仕,本朝不读诗书。不经贡举,以刚过弱冠之年而登知府之位,官人可算前无古人,似此还不知足么?你便直说,想要怎样?”
高强脸上变色,蔡颖这口气,竟似他是趁机要挟,想要从蔡京这里多弄些好处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