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第1页)

高强这般说法,本是想让梁士杰明白,对于台湾这块由应奉局开辟的新土,他是决计不会轻易放手的。应奉局本来只是一个专门为皇室采买诸般玩物的小机构,但是高强拉大旗扯虎皮,正是利用了寻常官吏和地方豪强都难以正面对抗这御前应奉的大旗,以此来为民间的商业活动提供庇护,由此生发开去,如今的应奉局其实已经成为了一个集采购、生产、国内国际贸易、开矿、技术研发等等为一体的超级托拉斯。

不想他这么一说,梁士杰却微微一笑,道:“贤侄,今日我邀你同车共谈,其实主旨还是为了你这应奉局之事。实不相瞒,自去年博览会以后,朝廷各地都有官员上书,称应奉局手伸的太长,已经闹的州县官连两税都收不齐全,商税更是连供养征税的尉监官都不够,启请朝廷明确应奉局所承办事项,有的更干脆提出要撤掉应奉局,以正国法。”说着袖中取出一叠札子来,高强粗粗一看,少说也有三十来封。

他沉住了气,接过来翻了翻,见大多是东南地方官的上书,也有些来自广南和川中四路,荆湖也有不少。这几处倒真是应奉局势力发展的最厉害的所在,就拿江州来说,此地本是鱼米之乡,民生富庶,商旅兴旺,等到应奉局介入之后,象混江龙李俊这类民间势力就像苍蝇见了血一样,一股脑都聚集到应奉局的大旗之下,从此就像披上了老虎皮,耀武扬威不可一世。

这种情形多了,自然就将原本属于地方官管辖范围的一部分人和经济都给剥离了出来,由此导致税赋的下降,那也不用说了。高强原也想到会有这类抱怨出现,不过这么一下子给梁士杰拿出如许奏折出来,视觉上还是极有震撼力的。

他试探地问道:“梁世叔,这些札子……”适才梁士杰已经改口叫他贤侄了。摆明了是讲私谊,因此高强也就不称呼他的官职。

粱士杰摆手道:“多半都是夸大其词而已,我都留中不报了,想来这其中纵有些不守国家法度之徒,多半都是冒充你应奉局的名义行事,此种招摇撞骗之辈最是可恨,贤侄还须饬令各处严加整治,莫要落人口实才好。”

高强心里明镜似的。粱士杰虽然和自己在政治上是一条战壕,不过他代表的乃是文官集团地利益,哪有这么好说话?这话其实是有另一种解读方法的:大家都是一家人,我当然向着你,帮你顶着这些压力也不是问题,不过你也不要叫我难作,识相点收敛一下就是。

高强便即点头,又谢了梁士杰,遂道:“梁世叔,小侄也有一议在此。自今凡有份应奉各州县。均由应奉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