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高强就带着几千兵马在东平府歇马,知府程万里既然已经把女儿都嫁了给扈成,那是下了重注在高强一派身上,因此也是竭力供奉。要说这几千兵马人吃马喂的,耗费着实不少,每天光草就得上千束,外加粮食几十石,余外薪炭若干,马儿还要喂精饲料,每天花钱都在几百贯上下。高强和身边诸将谈起来时,都慨叹用兵不易,这许多给养要是从内地运到边塞战场上,耗费要多上几倍甚至几十倍,可想而知,要动用大军作战,朝廷要花多少钱了。本朝自从与西夏开战以来,朝廷的开支就翻着跟头往上涨,其中的艰辛也可想见了。
不过呢,现在这些事情都有程万里张罗,而且郓州城里别的不说,这点东西还供应的起,高强乐得轻松。住在郓州城更有一件好处,那就是军营不用另外盖了,这地方原有的千余兵马都被董平败光,空出来的军营大家挤挤也就够了——要知道,董平的兵虽然只有千余,这些兵可都是拉家带口的,现在兵都没了,家属也都得迁出军营去,有的官兵还是被董平裹胁上山落草的,这些兵士的家属更是早已逃的不知去向,腾出来的房舍足够高强的四千兵马住了。
高强在这住了些时,平日分遣骑兵在梁山泊周围巡视。这倒不全是装样子给人看的,眼下他住在这郓州城里,此处没有建立鸽站,宋江纵然有消息出来,先要传到李家庄,然后再由人送过来。如今又是大雪封路,难免传送不及时,因此要派遣斥候。
话说这么闲着就没事作了?非也,高强在大名府本来是想要好好整顿一下军务的,哪知董平斜刺里杀出来。只得拼凑了这些兵马上阵,仗着偷袭得手,没有打什么硬仗就得胜,其实说起来甚为侥幸。现今大军停留在外面,不像在大名府本埠时,众兵士的精力被自家的柴米油盐分散了许多,正是练兵的好时候。
说到练兵,这方面高强就是外行了。那可不是看几本古代兵书,或者几部励志热血军旅片就能冒充专家的。要说是现代的军事鼎小说,那更是毒药中的毒药,里面的众位猪脚不管走地什么路子,统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守纪律!要按照真正的军人概念,甭管你多牛,为国家立了多大功,军人没有纪律观念那就是渣!要是把这种书里面的观念用到现实的军队中,你就等着死吧。
除此之外,这些将领对他服从。一来是他的地位和家世。二来也是大宋以文统武的体制决定了,武将都得服从文官的领导,象这样领导军队地文官就被称为帅臣。但是所谓的以文制武。其实不光是武将要服从文官的领导,也意味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