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第1页)

宋政和六年正旦日,在辽为天庆六年,在女真为收国

是日,宋军两路同时誓师,东路常胜军于州出发,西路西军于朔州出发,一齐北上进军燕云。誓师之时,宋军公然宣称是依照与辽主天祚之约定,按期收取燕云各州旧有汉地,一应契丹、奚人,若眷恋故地不忍离去者,可与汉人一等相待,皆为宋民。新收之地,皆如前收易应朔四州之法,+:.如故。凡抗命不从,或擅敢阻挠者,以叛逆论,得以时殄灭。

在州,这番宣言经由宣抚副使高强登台宣读——亦少不得那些誓词的套话,不必赘述——写成书榜数千份,随军参议皆携带身边,出境之后到处张贴,以安定民心。

西路军不消细说,单说东路常胜军,乃是兵分三路,左路后军关胜一路,除以两千兵守把紫荆关,三千兵留守易州之外,统制关胜率领二万兵,经白马山、大安山一路向北,目标直指居庸关;右路左军李孝忠一路,除以偏师两千人乘小船过界河,循潞水而上之外,余众已悉至平州外海秦皇岛登岸,在此留下辎重安营之后,大军跨海直抵榆关城下;中路中军所在,计有右军刘琦部,前军史进部,背嵬军韩世忠部,踏白军杨志部,众达十万,内中披甲战士八万人,骑兵三万,另有宣抚司、参议司将吏无算。随军转运边军和民夫亦有五万余,十几万人迤逦从州城北上出境,那阵势浩浩荡荡,蔚为壮观,州百姓皆出门相送,观者如堵,欢呼之声此起彼伏。

大军前锋乃是史进所部前军,不过前锋之前还有前锋。但见一队骑兵三三两两。手中皆打红旗。一路疾驰而来,如入无人之境。这队骑兵当先一人,身披铁甲,不戴兜鍪,样貌清俊不似武人,正是州新附宋将刘晏。

原来当日高强闻报,耶律大石一军去向不明。深以为忧,当时帐下便有刘晏出众,自称既为当地大族,平素结交甚广,愿为大军前锋,探明敌军所在。按照他的说法,这燕地百年不兴兵戈,人烟稠密。户口繁盛。虽历年饥,人民流散许多,亦不似塞外那般地广人稀。耶律大石这一军行于燕地。绝不可能摒除一切耳目,或者依照古人行军之法,将沿途生民尽数捕获从军,是以只须细细访查沿途燕民,定可寻获其军。

高强见他把握十足,以之征询诸将,多以为可,便即命刘晏率本部八百敢勇为大军前导,探查道路敌情,又命杨志率踏白军骑队从其后,以为呼应,然则原定地大军前锋史进部,就此成了第三队。史大郎自然心有不甘,但军令如此,亦无可如何。

话说这大军起行,并非战棋游戏那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