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振武染血(第1页)

天启元年三月十八日,苏翎的黑甲骑兵营与余彦泽的振武营于寅时二刻早饭,收拾器械帐篷,到卯时,两营便启程奔赴鸦鹄关。

昨夜哨探回报,驻守鸦鹄关的建奴,只有两千多人马,且多无铠甲,也不见火炮。

鸦鹄关本是辽东距后金老寨赫图阿拉最近的关口,过了鸦鹄关,不过五十里,便可抵达努尔哈赤的老巢。当初杨镐分兵四路,那李如柏一路便由此而进,沈阳的贺世贤、尤世功自然也在队中。可惜李家一世英名,到李如柏这里,在这鸦鹄关一线算是丢尽了脸面。这短短的几十里,即便是山路,却也不需几日的行程,一鼓作气,当日可达,李如柏完全有可能改变杨镐的命运。不过,如今看来,努尔哈赤显然要比杨镐命好。

在辽东这些山中,路大多是沿河而成,而人口聚集的,也是在河谷,这关隘便依河而建。如抚顺关,是沿浑河而建,开原的镇北关、广顺关,便是沿大、小清河而建,辽东边墙一线的关口,大多如此。

唯有这鸦鹄关,夹在太子河与浑河之间,于群山之中设立。

鸦鹄关既然是关隘,当为两山之间最为狭窄处。这一路最是山路难行,而鸦鹄关便是堵在唯一山路上的一座堡垒。当然,这挡得不过是易行之路,可并非如辽东边墙一般,鸟兽难越。

当初努尔哈赤突袭鸦鹄关,便是派人翻山攀崖而过,前后夹击破了这道关口,随后便是清河之战,大胜而回。

不过,努尔哈赤当初破清河城时,还是一副抢匪心态,夺了城,便将清河城城墙毁去,顺带着拆除了一堵墙堡与碱场堡,让辽东兵马不能轻易再次驻防。当然鸦鹄关也不能例外,原先建立的石墙堡垒也都拆得七零八落。后来,明军一再大败,这鸦鹄关一带,便失去了关口的意义,成了努尔哈赤的前沿。努尔哈赤在此设兵,这防范的作用并不大,至今明军也未再次于此路进袭。拆毁的鸦鹄关倒是让努尔哈赤费了番功夫,重新筑成。

此时鸦鹄关驻防的两千兵马,并不能都住进狭小的鸦鹄关,再说,努尔哈赤起兵至今,向来是野战为主,还从未有躲在堡寨里的习惯。所以这两千人马都在鸦鹄关前十里的河谷处扎营,身后的关口,只留有数十人瞭望。

既然如此,余彦泽的振武营要夺取鸦鹄关,便只需击败这处于河谷宽阔处的两千建奴。

敌情明了,这打法便随之而变。

苏翎在两营拔营之前。便下令派出两千黑甲骑兵翻山而过。斜插进鸦鹄关与两千建奴之间。并分兵五百在鸦鹄关与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