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以为,这崇祯皇帝究竟会是什么时候下诏调吴三桂的军队入京勤王呢?”多尔衮望着对面的洪承畴与范文程,颇为认真地询问道。
两人均是低头沉思一阵,洪成畴最先答道:“从燕京到宁远,快马加鞭递送消息,最快也要十日工夫,以臣粗略估算,崇祯皇帝应该在这个月底做出决定,等诏书抵达宁远时,应该是三月初。”
范文程点头附和道:“臣也依此意见,吴三桂应该会在三月上旬迅速撤兵出宁远,返回山海关的。”
“哦?这么说倒也快了,那我是不是要现在就着手准备,令大军随时整装待发,收取宁远城呢?”多尔衮这话不知道是在问自己还是在问别人。
我好奇道:“怎么,王爷不打算按照先前的计划赶在李自成大军进入京畿之前抢占燕京了?如果还是原来打算的话,那么首先就要在吴三桂尚未归返山海关之前于中途派大军突袭,就算不能迫他投降,起码也令其大伤元气,无力拱卫京师才对。又怎么会单单只去接收一座空城,眼睁睁地看着关宁数万精锐之师大摇大摆地入关勤王?”
这一点也是我一直疑惑的地方,莫非多尔衮谨慎到了“穷寇勿迫”的地步?
“本来我也确实如你这般打算过,但是方才听洪学士一番分析,我就改变了主意。毕竟假使李自成真如我们所料,进兵神速,所向披靡,能够在三月上旬就到达燕京的话,咱们肯定来不及抢占燕京;再说就算是已经占据,那么刚刚还没有站稳脚跟,就要和李自成打防守战,岂不是自讨苦吃?何不如放任吴三桂这一支生力军平安回去,于京畿一带与流寇交手,等他们两败俱伤之时,我们不就本書轉載拾陸k文學網可以渔翁得利了吗?”多尔衮详细地解释着。
我故意不以为然道:“你这个算盘打得倒是挺响的,但你为什么不想,吴三桂总共也只有五万军队,就算是战力再强,也终究是寡不敌众,如何抵挡李自成三十余万大顺军?他也不是个苯人,权衡利弊之后,岂会为了区区忠义之名而去送死?万一他果真投降了李自成,替大顺朝廷牢牢地扼守住了山海关,恐怕到时候大清最多也不过像以前一样掠夺一番回来,仍然无法长久占据关内的尺寸之地!”
大家都知道,不论以后局势如何发展,这大明朝廷的覆灭已然成为定局,然而吴三桂究竟如何决断,或许才是各方面势力最为关注的问题。
范文程犹豫着问道:“吴三桂是刚强忠君之臣,倘若明廷为流寇所灭,家国君父亡于流寇之手,定然怒发冲冠,怎能轻易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