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十九日,永平城内的这个晚上,没有月亮,连星辰不到。吴三桂辗转难眠,终于翻身坐起,披上外衣,步履沉重地踱到庭院里,仰头看着阴沉漆黑的天幕。
此时仍然在矛盾中挣扎的他,仍然不知道,就在五六个时辰前,他已经成了地地道道的亡国之臣;他所效忠的大明朝廷,在经历了两百七十六年历史舞台上的表演,终于曲终人散,画上了最后一个休止符。
甲申年,中华大地上同时并存着四股势力:大明,大顺,大西,还有大清。尽人皆知,崇祯的烂摊子已经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了,覆灭之日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张献忠不但实力毕竟即不上李自成,而且喜怒无常嗜血成性,割据一方尚可以称雄称霸,倘若叫他来统一中国,他根本就不是那块料;在汉人们矜持而挑剔的眼光中,窄袖胡服,脑后留着可笑的辫子的满洲人更不用说是尚未开化的异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更何况哪有鞑虏坐得汉人朝廷的道理?
只有李自成,已经在西安改元称王的大顺王,才最像是能结束板荡开太平的真命天子,在天下人的眼中,似乎他才是最有天子像的人。无风不起浪,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一首“十八子,主神器”的歌谣,伴着“吃闯王,喝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童谣一并传遍了北方大地。尤其是这个甲申年的春天,仍然恋恋不舍。用最后一丝力气肆虐地北风,沙尘中夹带着这样的歌谣,一起向京畿之地席卷而来,然而它的目的只有打破一个旧秩序,却并没有建立一个新秩序。
烽火连绵,民不聊生的黑暗已经持续了二十余年,百姓们在水深火热中苦苦地煎熬着,大家已经极端厌恶战争和炮火。大家只希望能够过过安生日子。能够添饱肚子。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能够继续卑微而勉强地在这个世上活下去。而李自成,恰好就成了贫苦百姓们眼中的救星,能给他们带来太平日子的真命天子。
有时候,民心向背确实能够左右一部分历史,所以李自成长期沉于“劫富济贫”的荣耀。他扫荡多年,转战数省。一直到而今从陕西一路打来,也都是痛痛快快地“打土豪,分田地”。每到一地,无不杀尽明朝官员,取尽士绅财物,至于这样做地后果,他从来没有考虑过一次。也许在他地思想里,打下江山。做了皇帝。以后就是荣华富贵享用不尽。
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亲率大军由长安向北京进军。沿途州县多望风送款,真正是传檄而定。到三月六日。便已达山西宣府。当大顺军开始攻城时,巡抚朱之冯命守军发炮,然“默无应者”。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