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节 夹棍拶指(第1页)

场临时而仓促的会议在继续着,堂内所有人都在议论吴三桂的亲信将领和幕僚们都被京城失守的消息震动得不知所措,一时间谁也说不出好的主张。有人建议迅速退兵永平,凭着石河,抵御李自成的进攻。有人主张退兵山海关。还有人主张干脆重回宁远,向满洲方面借兵,收复燕京。

但每一项建议提出,都立刻召来反对意见。因为永平和山海关都非长久立足之地,而重回宁远已经根本不可能了。于是又有人提出,可否在关内另外找一个立足的地方。可是关内并没有这样的地方。他们的人马除原在山海关的几千人之外,都是从宁远来的辽东将士。他们对辽东地理熟悉,人情风土熟悉,一到关内变成了异乡客,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地,去哪里寻找立足之所?

在众说纷纭的商量过程中,大家还想到,李自成已经拿下燕京,当然不会忘记永平还有这样一个赶来勤王的生力军。如今大明覆灭,这些将士都一夕之间才成了国破家亡的无根之人,李自成会采取什么措施?显而易见,他必然要派人前来劝降,倘若关宁军坚持不降的话,就要派兵前来攻打。这些紧急问题的确是迫在眉睫,不但吴三桂心急如焚,一时间委决难下,所有手下将领们和幕僚们也个个急得拿不出最合适的主意来。

吴三桂沉思良久,然后面向着众位将领幕僚。郑重地说道:

“我等奉旨勤王,恨不能立刻回师燕京,与流寇决战,收复京师。可是,我们兵力有限,又无后援,数万将士的粮饷也成问题。方才各位所谈意见,都是出于一片忠君爱国之心。只是此事必须仔细斟酌行事。以求万全之策。”

众将领们互相对视后。齐声说道:“全凭大帅主张。”

“可如今敌兵势众。我们势单,不暂时退兵,自然不行。但是退到永平,不能御敌;退到山海关,也不能御敌。敌兵必然进兵追击,我们如何能够以孤军守孤城?”吴三桂简要地分析着当前地严峻形势。

众人听了吴三桂这几句话,都不觉点头。有人想到向北朝求援。可是不敢说出口来,因为一旦满洲出兵,会是什么后果,谁都没有把握。况且满洲人是他们的陈年宿敌,相见分外眼红,这样的打算,即使心里有,却也不敢建议出来。一时间大帐中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吴三桂的脸上。

他看了看众人的反应。然后继续道:“现今皇上和太子都没有下落。据京师方向来的探报说,流寇进城的时候并没有遇到什么抵抗,没有发生任何巷战。可见皇上和太子决不至于会死于乱军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