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桂从西罗城下来之后,手下大将吴国贵已经按照他南翼,东罗守军全部调回,合兵一处,一共凑齐了三万兵马,齐齐在瓮城之下候命。感觉到了大战即将来临的气氛,兴奋得不肯安分,蠢蠢欲动,马蹄铁在土地上踢踏着,令人闻之热血沸腾。
“今日之战,关乎关宁生死存亡,国仇家恨!我纵然是命丧沙场,也要奋死杀此逆贼,报此不共戴天之仇!你们如果有怕死的,那么就尽早离去;其余不怕死的,就与我一同杀贼!”
吴三桂做着最后的动员,声音慷慨激昂。此时东风渐烈,刮得周围的旗帜猎猎作响,他一身银铠,玄色的披风,一脸坚毅决绝。他深深知道,自己一定要身先士卒,撑到多尔衮出兵协助之时,而狡猾的多尔衮究竟什么时候出兵,他心里没数。也许,自己这一战真的要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就要看老天给不给自己这个运气,才能避免倒在与流寇交战的疆场上的厄运。对于心高气傲、颇为自持的吴三桂来说,被区区流寇所杀是极不光彩的,这岂是一个盖世英豪最终归宿?
数万人异口同声:“誓死杀贼,浴血杀贼!”,上下同仇敌忾,士气高昂,此战关系到关宁铁骑的生死存亡,人人皆知。
此时亲兵已经将吴三桂那匹高大神骏的坐骑牵来,吴三桂整了整头盔。束紧腰带,腾身上马,扬鞭指向城门,命令:“开关,迎敌!”
随着山海关上地炮声,吴三桂率剩余全部人马如潮水一般冲出关门,骑兵在前,马蹄铁甲的锵然撞击声回荡在空旷的石河滩大地。后面跟着步兵及鸟枪兵。关宁军虽满面征尘。军容却丝毫不乱。一出城门即列阵。迎着大顺军方向前进。阵列最后,一面大旗迎风飘扬,那上面写着“讨贼扬威”。本来吴三桂准备的旗子是“讨贼复国”,不过现在他做了大清的平西王,所以他刚从欢喜岭回来,就令手下悄悄地将原来的大旗收藏起来,不管以后用不用得着。总之现在万万不能让多尔衮看到。
李自成指挥大军已在石河西岸的红瓦店一带摆开决战的阵势;北自山,南至海,绵亘二三十里,阵如一字长蛇,面向山海关,展开了一举夺关地态势。他带少数随从人员,还有崇祯太子等,立马于西北角一座高岗上。在他地背面。燕山峰峦耸峙;在前面,向西南至山海关,向南至海。展现出一片宽阔地平川地带,石河流贯其间,它从燕山谷底流出,南入大海。时值四月下旬,正是它的枯水季节,水势浅缓,清澈见底,人马涉水,如履平地。
李自成立马高岗,战场全貌,尽收眼底。但见关宁军已经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