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一阵,终于摇了摇头,笑起来,“你说的这个道不过确实天马行空了些,就像纸上谈兵一样,真正实施起来,肯定会有很多弊端出来的,甚至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还有,譬如历朝历代固有的官员贪污受贿,你怎么解决?就是靠监察院这样的衙门来监督?万一连这个衙门的官员也跟着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呢?每年都杀贪官,可是每年都会有新的贪官冒出来,明朝太祖对贪官严酷到剥皮灭族,可明末还不是贪污成风?这个问题,我看是没有任何有效手段来解决,来遏制的。”
“其实要想彻底解决官员贪污受贿,是不可能的,不过有个办法,却能改善很多。”
多尔衮因为很清楚明末腐朽时的各种弊病和根源,所以对这个问题极其关注,也是极其警惕的。为了这个,他不但令官员们可以互相监督互相揭发,奖功惩过,还设立了官员的考核制度,每年都要考核一次官员的政绩和过失。要想升官的人,除了战功之外,就必须靠这种考核,通过了才可以晋级。由于这两项制度很有实效,加上贪官被他处决,抄家的不少,所以现在国家的吏治还是颇为清明的。然而,出于居安思危和长远着想,他还是希望能够有更有效的办法来保持政治清明。眼下见我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他当然很感兴趣,“哦,你有什么不一样的点子,就说说看吧。”
“说来说去,还是这个科举制度的问题。这个制度不能说不好,它让很多贫困学子都有了进阶的道路,不像唐宋之前,只有官僚士族子弟才能当官。不过,它的弊病也很大。很多由举人进士而当官的人,起初也是抱着忠孝节义的思想的,但是官场是个大染缸。尤其是周围的人都贪污的时候,他不贪污,他就混不下去,就要被排挤。加上目睹周围官僚纸醉金迷地奢侈生活,很少有出身贫寒的人能够不受诱惑的。到了这个时候,十个人,有八个会甘于随波逐流,同流合污的。而捞得越多。孝敬长官的越多,就越容易升官;而升官之后,为了再向上爬,就要继续捞银子。继续行贿贪污……如此例子,于是吏治败坏。
所以说,择官不能光凭科举这一条路子,圣贤书读得再好,八股文做得再妙,于治国于治政有什么用处?明末那些大臣们个个饱读圣贤书,还不是照样碌碌无能,甚至连点气节忠义都没有?可见,科举无非就是他们利用以晋身的一个工具而已。这种‘人才’,不要也罢。
最好的办法。就是改换成选举制度,只要是成年的,精神方面正常地,没有犯罪前科的国人,士绅百姓全部都可以参加选举。谁有意向要当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