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管兵部的满洲尚书韩出班奏报了一个多尔衮未息:阿济格部已经于七月二十五日从湖北武昌等地开拔,班师回京了。
话音刚落,满朝文武们立即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多尔衮心中愠怒,却不好当众发作,于是冷冷地问:“这么说来,按照路程计算,英亲王的大军应该差不多进入河北境内了?”
韩回答道:“回皇上的话,奴才刚刚接到了河北巡抚周曾重递上来的单子,说是英亲王已经于昨日早上就到达了,预计四日后可以出河北,抵达芦沟。”
众臣们愈发哗然,如果按照这个速度来推算,那么阿济格在班师启程之前,甚至连给朝廷上的奏报都没有写,否则这份折子也应该在十天之前到了,不至于大军都进入了河北,朝廷上才刚刚得知,弄了个措手不及。最要紧的是,多尔并没有下任何谕旨令阿济格班师,他却不等候旨就擅自回京,如此狂悖妄为,若追论起罪责来,可是大大不得了的。而且他这次班师要经过湖北,山西,河南,河北数省,除了周曾重之外,其他几省的官员都没有任何奏报递上来,这可是莫大的玩忽职守。估计这些官员都忙活着为阿济格接风洗尘去了,甚至连邸报都顾不得看了。这一次,如若多尔认真追究起来,那么受罚的人可就不只阿济格一个了,然而他毕竟是多尔衮的亲兄长。多尔衮究竟会如何表态,大家心里也没有数,于是小声议论过后,还是选择了冷眼旁观。
说实话,多尔衮也不是没有打算诏令阿济格班师,毕竟出征这么久,实在辛苦,况且武昌一带盛夏炎热。北方人在那里几乎难以忍耐。他也不想阿济格继续留在那里受暑热之苦。只不过阿济格在两个月前刚刚取得大捷之后就急不可耐地请求班师。完全打乱了多尔衮想要一举拿下四川地部署,因此令多尔衮心生不满。出于这个心态,所以多尔衮不做回复,就是想晾一晾这个恃功而骄的哥哥,等他自我悔悟。只是想不到过了两个月,阿济格不但没有半点觉出味来,反而不等诏旨就擅自班师了。这不是故意和他对着干,摆明了不把他放在眼里吗?
然而,他一时之间也没有想出究竟如何惩治阿济格,于是阴沉着脸,点了点头,“哦,知道了。”然后就闭口不谈此事了。
下朝之后,照例在东暖阁里召集内三院的大学士们议事。多尔衮这才和几位心腹重臣们商议起这件事来。他向刚林问道:“这事儿也怪了。阿济格自己糊涂。他旁边的人也都跟着糊涂吗?就算等不及谕旨,起码也要早早奏报吧,如何到了河北境内消息才到?沿途那些个官员们都干什么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