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江南道官场确实可说得上是铁板一块,在江南楚氏这个大唐四大望族之一的大家族经营下,整个江南道上至总管下到各个州府的官员基本上都团结在楚氏的余阴之下。而至于皇权旁落的朝廷,对于这些官员的控制也早已衰败不少,甚至在中宗朝间江南道有极个别州府的官员都是楚氏一族自行举荐,只须报备朝廷便可。
造成这等局面的原因除了朝廷连年dòng'luàn无暇远顾江南道外,自然也是因为江南楚氏强悍的凝聚力。而朝廷之所以也始终是放任楚氏独掌江南道,除了因为皇权旁落下的鞭长莫及之外,倒也因为楚氏一族这么多年来也一直是恪守着臣子的本份,税贡以及官员更迭都是按照朝廷的意思一丝不苟的执行着。
不过,放任楚氏掌握江南道并不代表朝廷对江南道的态度会一直如此,最起mǎ张宏便知道现下京城的那位皇帝陛下对这富庶的江南道也曾经动过心思,之所以一直没有实际作为也只是因为以前的江南道太过团结,朝廷很难找出借口对楚氏雄居的江南道官场动手。
可眼下不同,江南楚氏内争一事露出端倪时这江南道的官场便已经是有了格外清晰的裂痕,楚南轩虽然在江南官场影响颇深,但楚南仁这位督护府大将军自然也有着一定的人脉,因此伴随着楚南轩与楚南仁的争斗开始,官场上的形势也逐渐分化。
张宏便是趁着这等分化的时机突然插足了进来,不得不说他能够用观察使马周笼络到一些官员实在也是因为这时机的正确。但是,在楚氏内争愈演愈烈之际。张宏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他眼下所拉拢到地这些官员,他既然知道皇帝陛下有心打破江南道楚氏一族独大的格局,那当然也会想着试图以朝廷的影响来彻底改变江南道官场。
这并非绝无可能之事。首先皇帝陛下确实有心掌握江南道,其次,这个时候楚南轩与楚南仁等人争斗之时他们既不可能再如以往那般共同抵制来自京城地压力,又各自希望能够得到京城的支持。而基于这点原因。便能让张宏断定若是皇帝陛下此时对江南道官场动手,那楚南轩与楚南仁很有可能会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
若此事不成。后果固然严重,可若做成,那前景当然也极为美妙。张宏在经过了百般思虑之后,终于还是没能挡得住美妙前景的yòu'huò,他一边令京城地高不危秘密安插一些已经早朝为官的亲信之人来到江南道。也一边向皇帝陛下秘密呈去了一封密信。信中地内容自然便是向陛下分析了江南道局势之后,认为这个时候应该能在江南道做出一些变动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