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西向之绝,又是陇首东起之头,两山夹峙,诸河围绕,是一天然易守难攻之地,也是关中四关之一,扼守陈仓道,固南北交通要道。
此关是自古以来由巴蜀汉中出入关中的的咽喉,有‘关控陡绝’之称,无论是北要入川汉,还是南要进关中,此地都是必争的战略要地,也因为此,大散关也就成了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自上古周到如今宋,发生在此的大小战斗不下数十起,大散关的每一寸土地都被鲜血浸染过,掩埋在黄土下的尸骨早已不可胜数。
因为此关的特殊地位,历代文人对此关多有赞誉之词,最为有名的还是著名诗人陆游的那首《书愤》,其中两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后一句将大散关的威严肃杀表露无遗。
在宋室南渡,金国步步进逼之时,气势如虹的金人几次进攻大散关都大败而归,最后金宋分界线就以大散关为界,北为金,南为宋。赵昀当政后,更是派驻精兵驻守大散关,还派出以防守著称的墨氏三杰之一的墨人为将,积宋数十年之力,重新整修了大散关,并依托大散关建立了一条大散关防线,并且趁着西夏战败衰落之际,招抚了不少流民进入关内空地屯田,极大的充实了大散关的持久战力,加上新近安置的火器强弩,说其固若金汤也不为过。
当号称三十万的夏蒙联军进攻大散关防线时。墨人审时度势。放弃了新近夺取,城墙破败地宝鸡城,全力扼守通向大散关地前线箭关,将夏蒙联军阻挡在箭关外,不得前进一步。
在连攻几次皆北之后,西夏军统帅高良惠提议蒙古军统帅明安迂回到箭关后的和尚原,占领和尚原。切断箭关和大散关的联系后,前后夹攻箭关。
这个提议获得蒙古方面的同意,于是明安就带着三万步骑经吴岳山绕道前往大散关。所行之路皆是山势奇险。峭壁高耸之地,辛苦自是不必说,尤为让明安苦恼的是。为了方便赶路,许多难于携带的辎重尽数被抛去,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攻克箭关,那他们只能撤退,想想又要走回头路。他就觉得心头发寒,浑身不寒而栗。
仅仅只是这次行军。就损失了一千多士卒,多是战马失足引起的,还有一些是自己不小心滑落山崖,最后逼得他不得不放弃部分马匹,让多出来地战士肩推背抬的将战马弄下山,未打一仗,一万骑兵就只剩下九千,还只有三千人有战马,其余的全都成了步兵。
望着身前这些灰头土脸,满脸疲惫地战士,明安也感到无奈,只得不住地打气,告诉他们和尚原已经在前方,只要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