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散关下一战,双方动用的兵力合计超过十六万,最后清点战场的时候,我方损失不过五千余人,而蒙古损失近两万,其中最惨的就是蒙古重甲骑兵,这次可说全军覆没。
我方损失最重的就是轻骑兵,损失四千多人,而他们消灭的蒙古骑兵也只有四千多人,不到五千的样子。看上去损失差不多,可是事实情况是,蒙古一方是在极端不利的地形,无法展开惯用的战术,上有弩箭袭击,下有骑兵围攻,而且装备逊色的情况下和我方交手,结果还是这样,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大宋最精锐的轻骑兵和蒙古轻骑比起来,相差至少二个等级。这个结论和我在战场上见到的基本一致,论骑战,近卫轻骑实在不如蒙古人。
近卫轻骑已经是大宋顶尖的骑兵,若他们的表现是这样,那其他军团的骑兵也不会好到那里去。而且大宋立国以来,骑兵一直是弱项,若非我从金国缴获大批战马,建立了牧场,再加上其他渠道获得的战马,大宋根本建立不了大规模的骑兵部队。
本来我竭尽全力发展骑兵,就是想以骑制骑,可是今天这个结果告诉我一件事情: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宋的骑兵是无法和蒙古正面较量的,就像蒙古无法和大宋较量步兵一样。
另外,丧生在火炮攻击下的蒙古人大约在三千到五千,主要还是我方火炮攻击突然猛烈,加上战术地形的配合,让蒙古人措手不及,如果是在野战过程使用火炮,其威力还要打个折扣。
整体上说,这次对决最让我满意的是重骑兵。他们的损失不到千人,很少有被直接杀死的,大多数是倒在地上,被对方或者己方的马蹄踩死。但他们战果实在很辉煌,战损比例几乎是比,战场上最多的就是蒙古重甲骑兵地尸体,那一片片血泊中的残缺手脚,足以证明近卫重骑的战绩。就算后来重骑被对方纠缠住,损失也不大。很多人只是受伤,真正死在对方手上的,很少!
看来在装备胜于战术的情况下,我方对蒙古占据绝对优势,就算被对方包围,我方损失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天时。地利,人和,都在我方的情况下。以这样的损失取得这样的成绩,最多只能算个平分秋色,甚至还略微有些失色。
轻轻将这些统计数字放到桌上,我又走上城墙边,看着城墙下那些清理战场的战士们,他们忙碌地身影穿梭不停,不时还可以听见怒骂和嘲笑,很有劲头,显然,他们认为这次是自己一方胜利啦!
对我而言。这次会战,以这样的方式结束,我多少有些不甘心和失望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