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在同时,方信也在巡查着,不过却是靠近着三洞关最近的那个三道子县的棱堡群
经过了二年时间,大片土地开垦成熟,一望下去,万亩地几乎一望无际,农民都忙碌着,收割着沉甸甸的金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神色
五五分之,看起来赋税沉重,实际上比起内地来,还要好上许多,这关键是土地兼并,大量农民变成无地佃农,这差不多也就是四六开了,而且,官府又将赋税压到农民身上,因此实际上早已经超过了五成。
“主上,此地万亩,多以水田,亩产三石,就此一项,可收7万石粮,入得仓库,约7万石,这已经可养十万军一年了。”幕府长吏沈轩清瘦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喜色:“如加上新开垦的土地,主上,仓粮足矣!”
这标志着李睿这个集团,终于获得了自给自足的藩镇体系,并且还有余力向外扩张。
方信听了,点头,却不露喜色,叹的说:“屯田虽好,利不过三十年。”
“哦,主上何出此言?”文薄参事张琢、仓曹参事兼建安郡代理郡丞姜清柏也自跟随在其后,都出言问着。=小说首发==
“军屯法度森严,平时屯种,战时作战,受官府节制,不但承担劳役地租,还受军役,而且赋税都由政出,因此历代,在建立初期,屯田成绩都比较显著,然后世官府,值此方便,又安不加赋税?”方信笑着:“就算我等体恤民力。后世子孙,日后官府,又安会体恤民力,所以利不过一世,多者必坏。”
这时,李睿集团还没有太过严格的君臣对奏格局,所以这话一出,诸人都若有所思
“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弹指瞬间。戍客望邑,思归苦颜。”姜清柏喃喃的说着。
方信的政策并不算稀罕。历代初屯田时,几乎都有“大田三年,积粟百万”的壮景,但是都是好景不长。
历代胸怀远志地君主和将相也曾一再在塞外留兵屯田,想以兵农结合建立前沿军事据点。压缩来去飘忽的游牧对手的活动空间。但是最终却总是美梦难圆。.
“这是官府方面的问题,几无可解,我也不会认为后世能彻底解决,其次就是百姓自己身上了,民易受宽法,而不宜受严法,秦法类似军法,不可长于民间,所以。这等军屯之法,不可长久。日后如能解决蛮人,再无后顾之忧,那军屯转为民户,也誓在必行。”方信扫看四周,淡然说着。
“主上英明!”方信如此说,周围人等都是发自肺腑的佩服,若是旁人,还可说这话,可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