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翼翼。
这是何访这几天做人的第一原则,只看不说,也无形中成就了别人眼中这个年轻老成持重的形象。
除了每天工作例会上,把上一天的情况做出一个总结,同时公布当天工作的进度要求之外,何访彻底变成了一个听客、看客,就连自己对于晚会方案上的一些想法和建议,他也都统统用笔写下来,等到有机会直接交给严飞舟,而每天晚上和严飞舟、楚志辉三人之间例行的小型碰头会,也几乎成了他和别人探讨话题的唯一渠道。
虽然楚志辉也曾经几次和何访说起,他不必要杯弓蛇影,整天像个像个小老头一样的谨小慎微,该说话的时候就说话,无意得罪的柯蔚那里工作已经作好,误会也解释清楚了,而大嘴蒋湖心那里更是连警告带摆明利害关系的,对方更是已经保证不会再对何访胡说八道了,不过何访仔细思考之后,还是选择了坚定的遵从楚志辉最初制定的原则,多听多看,同时把少说该为了基本不说。
楚志辉初时还有些搞不明白,以为这只是何访的倔强脾气,是年轻人一时没有想明白的意气用事,但第二天晚上的三人碰头会上,何访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后,楚志辉才明白了他的真正用心。
何访这么做倒还真的不是一时的意气用事,又或者是谨慎的过了头,而是他终于想明白了,自己参与到这件事中来,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自己最应该扮演的角色又是什么。
应该说,一直以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演,一直是何访的一个最大的梦想,所以一旦有了类似于眼下这种可以在众多武林高手中间感受言传身教的机会,他心底里涌动着的激情和渴望,就让他不由自主地想要尽可能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一方面是机会实在难得,只有双向的交流才是最好的促进的学习;另一方面,可能自己不愿意承认,但又确实存在的,是想要在这些行家里手的面前,显示出自己的能力,这应该也是一种男人的虚荣吧。这在最初一天的联系会上,表露无疑,何访凭借着自己执行人的身份,竟然和资深的前辈柯蔚在有关开场的细节上争执起来,虽然言语上并没有过激的成分,语气上更多的是姿态放得比较低的一种探讨和商量,内心里更没有像蒋湖心挑拨的那样有什么不满,但毕竟很多时候,年轻的锋芒不一定会让这些久经风浪的老江湖们感到舒服。
而现在反思下来,这些也许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之处,但去让何访在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上失了位。
我的名头是什么?何访私下里自己问自己,却发觉,自己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