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求人赈济有用吗?(第1页)

郾城。

比不上开封洛阳这些大邑,却也比临颍要大的多。

前番李闯三次围攻开封,屡屡受挫,而郾城则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在这座不算很大也不算很小的城池之下,曾有总数破百万计的人马争相竞逐,旷日持久的大战让郾城数次淹没在血火之中。

就是在郾城,先不说闯军和明军的累累死伤,仅在此一地,闯军就战死头目二十余,而大明王朝则有一个亲王一个总兵官外加两个总督饮恨于此。

小小郾城,活生生就是闯军和明军的绞肉之场。

直到如今,郾城周遭来不及掩埋的尸骨依旧遮野蔽道。每到傍晚,荧荧磷火盛如漫天星斗坠落。

郾城历经战火,好几拨人马打着这样那样的旗号往来厮杀,光是城墙就被闯军不歇气的扒过两回,最后一次还是明军自己扒的。

原因很简单,真正的战略要地是开封,郾城只能算是侧翼,无论是谁想要染指开封,必然要对郾城下手。旷日持久的轮番大战让双方都对坚城要塞心生恐惧,撤离之前都会做出扒低城墙的举动。

久而久之,郾城的百姓和地方官也就习惯了,养成一种笑看城头王旗变换的玩世不恭心态。以至于到了后来,李自成大军一来,这边闯军旗号就挂起来,闯军一走,就又是大明的属地……

这种心态看起来荒唐之极,却很有效的避免了郾城重蹈开封的覆辙,使得小城百姓免受屠戮之苦。

当赴死军和白莲乱民开赴城下的时候,郾城立刻四门紧闭,做出坚守不出的姿态。

待到联军摆开阵势环逼,士卒伐木垒土准备攻城的时候,紧闭的城门忽然洞开。

郾城的几个地方官主动出来谈判,无非是“与民无争则开城假道”“行屠城之举必玉石俱焚”云云。

李四自然是满口答应,一再保证只是想进城修整,绝无他想。

形势是明摆着的,就算郾城决死抵抗,以赴死军和白莲乱民的实力也能用人数上的优势破开城池,何况郾城早已不是什么金堂要塞,被拆的乱七八糟的城墙根本就不可能有效保护城池。

地方官这么做看似是软弱可欺,也是迫于无奈之下的上上之举,就算是死守也不能挡住敌人的情况下,能够得到敌人的保证也是唯一的办法,最起码保证了城中百姓的人身安全,尽管这种保证只是口头上的,也比没有要强的太多。

何况类似的事情郾城也不是没有经历过。

对于这样的结果,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