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季到来的时候,赴死军很罕见的停止了咄咄逼人的进攻姿态,各个营头都开始休整和补充。如此一来,弥漫在北方的硝烟就淡了许多。
虽然人们根本就不大关心蒙古草原上的厮杀,可这种混战并没有人们的冷淡而消弭半分,反而打的愈发热闹了,
喀尔喀本就不是什么强盛的部落,并没有多大的实力,在赴死军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成为作战主力的时候,喀尔喀及其联和起来的几个小部落就显得有点儿力不从心了。
好在还能通过“某种”手段从赴死军那边取得一点支援,对于早已经元气大伤的科尔沁,虽然一时僵持,也不至于露出被动的样子。尤其是奈曼部的蒙古人忽然举起了察哈尔林丹汗的旗号,参与到了抗清的队列之中,局面立刻就是一新。
奈曼部当年可是和皇太极一起对付过林丹大汗的,于今看到了形势的变化,忽然就反手倒戈,确实让人想不到。要说再树蒙古汗王的旗号,怎么也轮不到奈曼部。可草原上最基本的规则就是弱肉强食,只要能够在实力上占优,至于打着谁的旗号并没有谁真的会计较这些个东西。
真正有意思的是察哈尔蒙古各部,这些人虽然脑袋上扣着察哈尔的帽子,其实早就不是当初抗清最为激烈的林丹汗部曲,甚至和当年的林丹汗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反而是和满清关系更为密切一些,并且一直都是为满清效力的。在奈曼部“举义”之后,也“义无反顾”的树起抗清的大旗……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赴死若是大举北伐,第一个要扫平的就是察哈尔各部。或许也真是因为如此,察哈尔各部才毅然决然的走上抗清道路。这些人本就是松散的小部落联合,甚至还夹杂着一些满洲兵丁,却扛着反清的大旗大声吆喝。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小部落的脸皮之厚,超乎任何人的想象正的战斗还没有开始,就伸手向李四这边要支援了。
既然大家是抗清的“同道”了,支援肯定是要有的,最起码也要意思一下。对于这种看风使舵的小鱼小虾,也不可能真的派遣什么大军或者给出什么强有力的支援,所谓的支援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譬如派遣作战指导人员,或者是给一些教导力量,更多的不是如何提高战斗力,而是协同双方而已。
看着是红火热闹实际上并没有什正的大战,无论是打还是投靠,更多的是在站队伍。现在的满洲势力能不能存活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再和他们捆绑在一起,就是在跳火坑,这个时候再不表明态度,可就真的要追悔莫及了。
面折腾地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