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由()提供免费阅读!
第136章金牌状元公之制举登科
该赏的赏了,该杀的杀了,该敲打的也敲打了,大唐朝野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了平静,只等待着时光的飞逝去抚平因为李瑛逼宫谋反带来的巨大创痛。然而,唯有本次平叛的最大功臣,天子门生萧睿没有得到任何封赏,哪怕是一坛御酒的赏赐也没有。
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皇帝对于萧睿的封赏将在制举之后大张旗鼓地举行,这已经有了一些蛛丝马迹。
为了冲淡李瑛逼宫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是为了转移大唐百姓的视线,李隆基将制举考试提前了。制举的报名工作早已展开,在张九龄的监督下,李林甫没有办法作弊,或者他压根就没想作弊。李林甫派人将690名报名士子的自荐文赋统统送进了宫,经过李隆基的亲历选拔,筛选出了200人参加复试——也就是由皇帝亲自考校的殿试。
人们并不知道,这些自荐的文赋是由萧睿代替皇帝进行筛选的,李隆基将这项艰苦重大的工作交给了他,当然,李隆基在闲暇时间也会翻阅几份。整整十天,当萧睿完成这项初选的工作时,头大如斗,有一种想要呕吐的感觉。此时此刻,你就是将李白的绝世诗文放在他的面前,他也会视若臭不可闻的垃圾。
更让满朝文武和报名士子意外的是,三月初十一殿试这天,皇帝竟然与萧睿一起出现在殿试现场,而当李隆基宣布天子门生将代替他出题的时候,全场一片异样的平静。这意味着什么?不仅意味着本科制举的状元公已经提前产生,还意味着皇帝对于萧睿的极大宠爱,甚至可以说是有意在这群寒门士子面前树立萧睿的地位。
尽管都是心里早有预感,但皇帝这种出人意料的做法,还是让在场士子感到了深深地震惊。望向萧睿的目光中都投出了几分艳羡。
李隆基淡淡一笑,“朕这么做,尔等可有不服?这也不要紧,只要尔等自问才学胜过朕之门生萧睿,朕也可以将这幅重任交给尔等。”
所有200名参考寒门士子轰然跪倒呼道,“皇上英明,皇上英明!”
萧睿的才学一如那广为流传几成经典的《开元时录》一样,谁还能不服?事实摆在面前。面对眼前这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大唐才子酒徒,寒门士子心里其实早就宾服不已。不说萧睿那些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单说其仗义疏财救助落难士子和资助寒门士子的高风品德,也足以让这些寒门士子早已将之视为可效仿的偶像了。
制举结束,没有任何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