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二元经济:为何无人能做美国的国王(第1页)

关于华盛顿,在很多文章中都有类似这样的描述:在独立战争胜利后,华盛顿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威望摇身一变为「华盛顿一世」,而是在连任了两届总统后,恬淡心安地回到弗吉尼亚的佛农山庄,在平静中走完一生……如此这般。

不过问题恐怕没有这么简单,一位生活在两百多年前的古人的心思,笔者自然是没有办法去揣测的,但仅就当时的政治态势来看,换做任何一个人,恐怕都没法把自己变成「×× 一世」。美国自身并没有主导独立战争的胜负,因此没有哪一支政治力量通过战争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绝对权威,更遑论出现单个的强势政治人物。而更重要的是,在美国政治群龙无首的背后,是美国经济存在明显的「二元制」。

战后(独立战争)美国国内的政治派系主要有两支:由亚当斯和汉密尔顿领导的联邦党,和杰弗逊领导的民主共和党。联邦党人非常喜欢英国的王室体制,曾主张建立君主制,不过他们考虑的人选并非是华盛顿,而是从欧洲找一位根红苗正的「蓝血贵族」来做国王。最后因为联邦党缺乏权威性,没法「统一意见」所以搞不起来,于是退而求其次,主张建立强势中央政府,搞精英政治。民主共和党人恰恰相反,他们反对中央集权,主张强化地方政府,最好搞邦联制才好。

华盛顿自称自己是「中立派」,不过在具体行事上他更倾向于联邦党一些。美国独立伊始,中央的权力主要掌握在联邦党手里。这是因为汉密尔顿当时身为联邦的财政部长,手里有 2000 多个位置可以作为回报送给选民(注:美国一直以来实现的都是猎官制,将政府职位作为回报给予自己的支持者是完全合法的),而民主党的党首杰弗逊是国务卿,他管理的国务院没什么油水——当时外交对美国而言并不是特别重要的问题,提供不了多少有吸引力的职位,所以也就吸引不了选民。

联邦党主张中央集权,民主共和党主张强化地方权力,根源恐怕就在这里——任何一件事情出来了,对于其初衷,从不同角度我们可以解释出很多种「道理」来,但对于身在其中的当事者而言,他们做某种选择,主观上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所谓「深谋远虑」,他们肯定得先着眼于眼前的问题。

对政治人物来说,「眼前的问题」肯定就是如何强化自己手里的权力,联邦党人主导着联邦政府,自然要强化中央集权,相应的,民主共和党肯定就要搞强枝(民主共和党)弱干(联邦党),以保证自己的权力。

而这两党的政治斗争背后,则是美国南北经济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