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品牌有钱到开始请代言人的时候,基本上就能看出这个品牌是突然的暴发户还是世袭的贵族了。暴发户的广告审美是什么样子?是杨幂对着镜头大声呼喊,「58同城,一个神奇的网站」;是杨幂对着镜头小声嘀咕,「没事儿你就吃溜溜梅」;是杨幂对着镜头不断向你重复,「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当然,粗暴地把这些广告都归为暴发户一类,并不太恰当。毕竟杨幂上神是无辜的。
其实还有一些更加暴发户的做法,比如说把这种类型的广告连续播三遍。只要你有足够的预算,任何垃圾广告播上十年,都非常有可能成为公共记忆。比如说,恒源祥,羊羊羊。
我们只是从新媒体传播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过去电视端的代言人广告,看是否能获得一些更好的操作理念和方式,让代言人广告能成为粉丝和消费者讨论的话题,能突破渠道的流量限制。
传统的代言人广告,代言人是谁本质上对品牌没有任何影响。
杨幂能说一个神奇的网站,姚晨也能说一个神奇的网站,白百合老师也能说一个神奇的网站,范冰冰更能说一个神奇的网站。品牌要的只是一张消费者熟悉的脸,这张脸跟品牌和产品放在一起,假装是一种信任背书,就足够了。这种方式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没有任何问题,你花 200 万拍条片子,花 2 个亿做投放,更多消费者看到,明星的代言效应才能被充分发挥出来。
升级版的做法是什么?是把明星的个人故事、人格特征与品牌做结合。比如说,JEEP 曾经找王石、谢霆锋、刘强东三人合体拍过一条广告。王石在那条广告中,感谢了那个从珠穆朗玛峰到剑桥大学的王石,谢霆锋感谢了那个拍电影、开公司、做美食的谢霆锋,刘强东感谢了从中关村到纳斯达克的刘强东。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经历,拿来为这辆车证言。
个人经历的叙述是最简单的一种,挖掘明星的精神内核相对就比较难。
比如说特仑苏请陈道明老师代言,找了老戏骨们在专业上不断苛求自我的一面:有人说这个角色没人比你演的更好,我问他,如果是我再演一遍呢?总有人在欢呼已经够好了,但前方有个声音却在说,还可以更好。更好和好不一样,更好没有止境。
用陈道明自己打败自己的努力,来代言特仑苏牛奶在品质上的升级。精神固然可嘉,但跟New balance 请李宗盛的《致匠心》相比,却又显得表演痕迹略重,仿佛是刻意在表演一种态度,不自然。 「人生很多事急不得,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