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暌违已久的会面(第1页)

虽然李雪鳞给国防军设计的制服大量使用了紧身、收腰、大翻领、笔直的缝线这些元素,与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出入颇大,但这并不妨碍四位将军和两名亲卫出现时带来的震撼。

在刺史府等候的人群中,刘大山是品级最低的一个。要不是因为他和张松部打交道时间长,对这支军队的了解深入,这儿本没有他的位子。他自己也以为已经相当知晓黑衣军团的细节。比如他们性能良好的夹克式军装、多到让人嫉妒的战马、设计优秀但数量有限的制式武器、还有融洽的气氛和森严的等级。确实,国防军行军中的状态已经被他摸了个七七八八,给人的感觉是一支实力强悍但不修边幅的蛮族军队。可是沿着水磨青砖铺成的直道自黑暗中走来的,是沐浴更衣,穿着统一将官礼服的国防军顶尖人物。从准将到上将,一级不拉。

打头的李雪鳞戴着优先配备给将军的大盖帽,帽檐上钉着青铜底嵌黑曜石的盾形黑麒麟军徽。为了经久耐用,大盖帽用了厚实细密的多层松江棉布*,涂成一种少见的铁灰色。光是这顶古怪到匪夷所思的帽子就让人看得啧啧称奇,但说也奇怪,搭配上那些同样诡异的衣服,穿在几个人身上就显得精神抖擞。

说是礼服,李雪鳞他们身上披着的仍是大翻领的制式将官皮大衣,正面扣子都敞着,每走一步,下摆在保证收束腰身的同时飘曳摇摆,极其潇洒。皮大衣翻出的领口缝上了辽东特产的紫貂毛皮,不用金银宝玉也显出一种朴素干练的华贵。大衣窄窄的腰身上钉了根装饰性的皮带,在视觉上补偿了黑漆漆、光溜溜的衣服那模糊的上下分界。这可能是除了两排青铜纽扣外,唯一不具备功能性的物件了。

大衣内照例是国防军统一的军服。不过与皮制夹克式作训服不同,这次几位将军穿的是刚从吐谷浑运来的毛呢*礼服。颜色是与大盖帽一样的铁灰。或者说,比较接近某支二战中闻名遐迩的军队。礼服式样与现代军队倒是没什么差别。小翻领、收腰、短下摆,方方正正的口袋。但既然是礼服,少不了在外观上的修饰。领子上缝着的红色领章、几根从右肩垂下系到腰间宽大皮带上的鲜红穗子,在视觉上造成强烈反差。虽然被大衣遮着看不到,他们肩膀上还订着镶红边的黑色硬质肩章,上头有一颗至四颗不等的金星。

不说那条足有半个巴掌宽的皮带,裤子也很与众不同。像刀锋一样笔直的裤线是这个时代想都不敢想的事物。国防军作训服穿的是大腿部位肥大的马裤,这套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军礼服别说中原土生土长的大夏官员,就算在欧洲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