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的冲锋线撞上苏合骑兵时稍稍停顿了一下。但也只是稍稍,随即就海浪般席卷了过去。
好吧,就算苏合人因为是在营地里,提不起速度。好吧,再算上敌明我暗,占了大便宜。可也不至于顺到这个地步吧!——黄杨简直不敢相信眼前正在发生的情景。
做出有效抵抗的只是最初扑上来的那些人。不等他们的弯刀和铁蒺藜近前,近一丈长的骑枪已经抢先用血光发了言。苏合人最后一些有战斗力的勇士们因为缺乏指挥,被轻易穿刺在地上。讽刺的是,他们确实对国防军造成了损失,但不是在活着的时候。连人带马倒在地上的苏合士兵无意中变成了障碍物,绊倒了好几十个黄杨的部属。如果在平时,骑兵们仅凭本能也不会去踩滑溜的尸体,但这是朔夜,对双方都很公平的黑暗。
这些战士是黄杨冲锋稍微受阻的原因。如果营地里所有苏合人都做出同样的行动,少将师长恐怕又要面临一次生死考验。但战争没有如果。张彪的兵分三路进攻将苏合人能够调动的兵力剥离开,此时营区里剩下的人足有近三万。但很不幸,百分之三十多的夜盲症发病率决定了这些士兵的抵抗效率。
被亲卫保护着冲锋的黄杨从没有过这么畅通无阻的踏营经历,即使在袭击苏合平民时也没有。一万人,五百乘二十的队列,按理说会因为一些顽强抵抗的点而变得错乱。但在这拂晓前最黑暗的时刻,冲锋线开始时是什么样,现在仍是什么样。
苏合士兵们抵抗了。他们虽然只能看见火堆照亮的一小片地方,但还可以听声音分辨敌人来袭的方向。草原战士们很极端。他们会在战斗处于绝对劣势时逃跑,却不会连起码的交战都不进行。这些连衣服都没穿全的苏合人提着五花八门的武器,也零零落落放了些箭,虽然不知有多少能蒙中一个目标,然后发现黑暗隐藏了很多细节。比如被平端着,看起来只是一个小点的枪尖。
这一战是国防军轻型枪骑兵的巅峰,此后这个兵种再没有哪次单独作战能够达成如此惊人的战果。在特定环境下,骑枪的威力被成倍放大——因为对手没法做出防御。
经过多次实战,骑枪的使用技巧被普及到了每个军人。其实很简单:距离敌人三百步时举枪,枪身与地面平行,用右臂夹在身侧,尾部露出。握在靠后的三分之一处,那儿有一根横向阻杆抵着持枪的手。接敌时,人应当稍向前倾,给枪杆的反馈力留出缓冲,但不要趴在马上,枪头位置在敌人的齐胸处,这是能保证让他们在第一击就失去战斗力的要诀——腹部虽然是致命伤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