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新领土上的博弈(第1页)

在太上皇躲到天兴宫里“闭关绝食向天祈罪”的这几日里,朝廷的办事效率却大幅度提升了,主要是杨坚领衔的四辅枢要似乎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高效。明眼人都看得明白,因为新的四辅构成必当形成这样的局面,至少短时期内会是这样。李穆的去任,绝不仅仅是让四辅中少了一个汉臣那么简单,实质上也让杨坚少了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杨、李二人均有经纬之才,他们却有着不同的背景,代表着不同的势力。不要看现在杨坚身为首辅,位高权重,其实他只能算政治舞台上的新秀。其父杨忠前半生在南朝、北朝之间辗转颠沛,郁不得志,直到投入西魏当权者宇文泰的麾下,他的才能方得以伸展,成为西魏十二大将军中的一员。杨坚早年的仕途也并不平坦,始终受困于“相貌非凡,非人下之人”的猜忌中,不得重用甚至有性命之虞。若非其女从太子妃变成了皇后,他的出头之日也不知何时出现。故而杨坚代表着新兴政治势力,新贵、前齐降臣等多为其拥趸。反观李穆,单凭先祖名号就已压杨坚一头了。其先祖就是叛汉投归匈奴的汉骑都尉李陵,虽然从汉人的角度不太光彩,但从西魏到北周都是鲜卑人的政权,匈、鲜一家,其先祖叛汉如今乃是弃暗投明的壮举,带来的只有荣耀。李穆长兄李贤早就和宇文泰家是世交,宇文泰为了避忌,将襁褓中的武帝宇文邕寄养在李贤家中长达六年之久。为了感激李贤,宇文泰还特赐其吴姓妻子为宇文氏,并认作侄女,足见两家的亲近程度。加上李氏三兄弟的诸多军功,李氏兄弟早就被北周统治者依为干城,西魏文帝还曾特授李氏以丹书铁券,恕以十死。李氏背景可谓根深叶茂,代表着老旧勋贵们的势力。因此,杨、李二人并立四辅时虽无明争,暗斗却在所难免。他们在朝廷大政乃至一些小事上各有主见,见解常常相左或不尽相同,讨论甚或争论乃家常便饭。且不论是非对错,仅体现在办事效率上就有些不够雷厉风行了。如今李穆被韩建业取代,先不说韩建业乃武将出身,仅从新晋咋到的角度,他也都会做个言听计从的点头先生,至少在屁股坐热之前都会如此。再说尉迟迥,虽是四辅中资历最老的,却也是个最不耐繁钜政务的老武夫,除了军事上的事,别的最好都别找他,他才求之不得。四辅之末的司马消难更不必说了,他简直可以算是杨坚的跟班,从来都和杨坚站在一边,除了赞成附和就是坚决执行。于是乎,现在的四辅班子基本等同于杨坚说了算,办事效率也就前所未有地高了起来。

效率提高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暂时不必事事奏请太上皇批示,而只需奏报在朝监国的小皇帝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