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一载四月的长安,一如既往的沐浴在煦暖的春风里,沉醉在一片太平盛世之中。
这座当今天下最大的城市,已经持续繁荣发展了一百多年,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开元盛世,物化天宝,所带来的是盛极一时的辉煌和荣誉。这里的晨钟暮鼓,早霞夕辉,灞河柳烟,和气象非凡、斗角飞檐的万千宫阙相互辉映,无不体现着大唐豪放博大的胸怀和兼容并蓄的精神,共同构成大唐的瑰丽气象。
百万余长安城人和二十万外籍人士在这如花似锦的春月丽日,送走了大唐的三令节之一的上巳节,所谓“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又刚刚渡过一个“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牡丹花开时节,再一次感受了“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盛况,在美酒和鲜花的包围中享受着生活。
号称“南内”的长庆宫龙池东北,沉香亭畔那几丛牡丹,还有几枝晚开的花朵默默绽放。九年前,诗仙李白和当朝的天子李隆基,倾国倾城的杨玉环在这里同赏之时,写下“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的千古名句。如今的沉香亭内,却是空无一人,只有一盘下了一半的棋放在正中,静静等待着主人回来。
兴庆殿内,此时也是一片寂静,只是气氛和外面截然不同,有着山雨欲来的感觉。
“啪”的一声,一本奏折被摔在龙案上,终于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平静。
李隆基拂袖而起,年近古稀的脸上稍微有些清瘦,一向有神的凤眼此时充满着怒气,双颊竟有些潮红。按说如此的年纪和多年的养气功夫,应该不至于如此的激动,但此刻的他实在有些像一头苍老的狮子在待人而噬,也许这和他服食丹药有关。
“太不知好歹!朕待他不薄,也本不欲治他的罪,总想给他个机会,想不到这个匹夫冥顽不灵,不主动认错不说,还有这许多大逆不道之事,实在可恶!”李隆基骂了一气,竟有些喘息,颚下花白的胡须也跟着微微的抖动。
尚书左仆射兼右相李林甫、左相兼武部尚书同知政事陈希烈、武部侍郎兼御史中丞杨国忠三人闻声跪下,似乎也没有预料到皇上发这么大火。李林甫道:“皇上龙体要紧,还请息怒。”陈希烈和杨国忠也道:“请皇上息怒,此种小人,皇上不值得为之动气。”
李隆基在龙案前走了几步,尽力平抑着怒气,似乎也意识到自己适才的恼怒有些冲动,在臣子面前有失气度,便又踱了回去,坐了下来,开口道:“你们都起来吧。”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