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朔方逸史越千年(上)(第1页)

河水又东南径朔方县东北,《诗》所谓城彼朔方也。汉元朔二年,大将军卫青取河南地为朔方郡,使校尉苏建筑朔方城,即此城也。

——郦道元《水经注·卷三》

北梁市还有一个别号,被称为“朔方省的延安”。

当初,这里还叫塞北地区的时候,刚进城的共产党要选一个地委行署所在地,首任地委书记李汉庭从骑着马在这里附近山头转了两天,就像是打仗勘察地形一样。回去以后,在一张军用地图上拿红铅笔戳了个圈,下令把地委行署机关设在这北岳县———也就是后来的北岳市、如今的北梁市北岳区。李汉庭的这一决定,让当时地委和省委领导都十分不解,因为北岳县山高水远,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连汽车都开不进去。本来他们根本没有看上这块地方,而是选了地处平川的象城县。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带着北岳县和象城县的县长去向李汉庭汇报工作,讲了象城县的诸般好处和北岳县的诸多不便,希望李书记收回成命,重新考虑地委机关选址。李汉庭听了没几句,站起来把桌子一拍,怒道:“你们懂个屁!知道不知道,这里的地形和延安一模一样!”

这一句话,所有人彻底傻眼,之后又恍然大悟。对照墙上的作战地图,人们惊奇地发现,北岳和延安的地形地貌真的是极为相似,简直就像是把延安地图复制粘贴过来的。在北岳境内,有常山、桐山和北梁山三山鼎峙,朔水河、离川河二水中分,北梁山上还有一座云隐寺,据说曾是佛教净土宗名刹,相传慧远大师曾在这里住锡,历史上香火盛极一时。寺内有一座建于宋代的文殊塔,看上去就是小一号的宝塔山。

北梁的秘密被李汉庭一眼勘破。大家这才由衷地佩服,别看李书记大字不识几个,眼光实在高远。

李汉庭说,这里历史上就被称作“三山锁钥”,“五路襟喉”,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打起来,我在这北梁山上布署一个营,保证能干掉顽固一个师!”

顽固,是当地百姓对国民党军的称呼。说这话的时候,解放战争已经结束一年了。

李书记把桌子一拍,塞北地区就这么成立了。

六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年的北岳县变成了北岳市,不仅通了汽车,通了高速公路,去年还通了高铁。当年的穷山僻壤,由于煤炭资源的开发,变成了富得流油的乌金宝地。20世纪初,国家批准塞北地区撤地建市,朔方省本来准备把北岳的名字原封不动拿过来,直接改称北岳市,有些单位公章、公函、信封都印好了。听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