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40年6月17日晚上8点,太阳的余辉已经消逝。这天是阴历的5月12,一轮新月点缀在夜空上,连同点点的繁星构成了唯一的光线来源。云层上,两个战斗机编队相隔了10公里左右的距离在飞行。云层下,一群还不知道自己即将被伏击的庞大笨重的九六式陆上攻击机正从远方飞来,正在寻找地面上的长江以便于逆流而上。九六陆攻被四川人成为“乌棒机”,因为它很像四川河流中一种凶猛的肉食鱼――乌棒(黑鱼)。这一群乌棒机平时很威风,不过今天注定要成为他们的伤心之夜。
敌机为了识别地面目标而越飞越低,没有发现高空中迎面而来的中国空军战斗机。飞在前面的I-16已经越过了日军轰炸机上方,与跟在后面的I-152编队对日军轰炸机形成夹击之势!
远在重庆上空的郑少愚捕捉到战机,果断命令前方的I-16编队掉头,并以小队为单位分散开来。后面的I-152编队也分散开来,准备围歼敌机。两个编队同时进入俯冲,从云中呼啸穿过。
拨开云层后,已经可以在夜空中隐隐约约看到敌机庞大的轮廓以及机翼上一闪一闪,用于协调编队位置的航行灯。日轰炸机群显然没有准备好在这个位置迎敌,机尾和机背的机枪手都还没有打开机枪保险,相当一部人都在跟驾驶室的飞行员聊天。
这个时候浮空基地空勤指挥部也忙做一团,各引导员忙着呼叫自己负责的小队占据最佳位置,分配攻击对象。在空中可以看到一群毫无防备的大飞机已经被两批小飞机包围一起,双方的距离迅速接近。
“敌机、敌机!”这个时候带队长机的驾驶员终于发现在夜空中从天而降的狰狞死神。但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俯冲脱离了。排成一字的I-152战斗机已经从前下方的轰炸机驾驶舱射出了一道道夺命的火光。后方的I-16战斗机也抓住机会,从两侧俯冲而下射击九六式攻击机的发动机和油箱。两边时间掌握得刚刚好,这下子日军的攻击机群就倒霉了。接连数家飞机被击中,甚至一架倒霉的九六式攻击机被击中了油箱,机身起火燃烧了起来,进而引爆了携带的燃烧弹,在空中炸成一片。不仅引燃了附近的几架九六式攻击机,还将其他的攻击机身影暴露了出来。
这下为中国空军的战斗机照亮了空中目标,双方开始了混战。虽然日军的九六式攻击机在机尾、机腹和机背的机枪拼命的射击,但是由于缺乏编队的互相掩护,而且黑夜中预判中国空军战斗机的攻击方向非常困难,难以抵挡中国空军战斗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