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牙尖齿利(第1页)

由于战争的需求,军事科技在短短数年内突飞猛进。比如在英国大空战中,英国空军凭借几部雷达的远程探测能力,及时高效的调动战斗机拦截,挫败了德国空军一次次的大规模空袭。在新唐帝国,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对空探测雷达也已经研制成功投入生产,在配置给地面高炮部队的同时,还进一步研制出了海军的舰载型号,但由于雷达的体积重量实在太大,只有庞大的重型舰队航母和战列舰才能装备。这种有效探测距离达到300公里的雷达为舰队提供了充足的防空作战预警时间。由于故障较多,虚警频繁,体积重量较大,设计单位和生产厂家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了攻关小组,钻研各种改进措施,研制可靠性更高和体积重量更小的雷达。

反潜战舰配备的反潜武器一般就是深弹投射机和深弹投放轨道,这两种装置所投出的深水炸弹要么投射距离很近,要么就是只能在舰尾投放。为了增加深弹的投射距离,新唐海军的军工部门研制出了两种新装备,一是利用发射药包能够将75公斤的深弹打到150米远处的深弹发射炮,二是采用48度固定仰角,能够将4颗48公斤的火箭式深水炸弹打到600米远处的导轨式深弹火箭炮。新唐海军新建的重巡洋舰,战列舰和航空母舰都安装了声呐系统和深弹武器,大型战舰再也不是潜艇的盘中餐了。

食雀鹰是一种优秀的战斗机,可其12.7毫米机枪的威力难以有效打击大型飞机,新唐海军研究过装备20毫米机炮的可行性,发现在换装20毫米机炮后,战斗机的备弹量直线下降,火力的持续性严重不足。新唐海军于是决定研制威力更大的14.5毫米航空机枪。

在同日本帝**队的作战中,70毫米空对地火箭弹确实可以有效的打击大型飞机,但气动外形不佳的空对地火箭弹在打击空中目标时,有效射程和命中精度都很成问题。新研制的70毫米空对空火箭弹从外形到内部结构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其全弹重8.4公斤,战斗部采用碰炸和近炸双重引信,在近炸时的杀伤半径是4.5米。火箭弹发射器有两种,轻型的7管,重型的有19管。火箭弹的飞行速度为2.7倍音速,随着高度和环境的不同,有效射程在1.8公里到3.6公里之间,最大射程更是达到了6.4公里,但在此距离上,命中精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空对空火箭弹的问世使得装备机枪的战斗机也能对大型飞机一击必杀。用廖兴波大将的话来说,新唐帝国海军也许不是规模最大的,但作战能力却是最完善的。(即使经过了德意志帝国海军和意大利王国海军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