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道化简(第1页)

杨少宗将集体工具归库后,和徐保山辞别离开公社的仓库站,一个人乘着夜色继续走在漫长的小石子路上,想着自己的未来,想着自己的下一步,想着自己要负责制定的这份责任工分制。

此时的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要做的不是改变历史,而是创造历史,他所创造的将是一段神奇的历史。

至于后面办工厂的事情,他并没有想太多,不管是办什么工厂,他都有办法搞好,只不过是孰难孰易的问题。

他要思考的问题是哪种工厂投资更小,回报率更高,以后还能有非常长远的发展空间,在旗山公社发展起来也更容易,同时要有100%的把握。

他最想办汽车厂,淮海集团一直到他死了都没有拿到轿车生产许可证,旗下的淮汽公司只能生产摩托车和农用车,这确实是他难以释怀的遗憾。

现在考虑这个问题还太早。

杨少宗心里渐渐想到的是这个时代的另一个典型公社——阜山。

阜山村从70年代就开始建自己的小钢铁厂,在1992年,阜山村的年产值已经达到四十多亿的规模,华西村的钢铁厂、铝材厂都是阜山村支援兴建的。

就在阜山村抵达最辉煌的时刻,随着坚持左的路线的村支书犯法被抓,数十家集体企业的生产随之陷入停顿,1993年之后,原本属于六千多名村民的集体资产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被新上任的阜山镇委出售一空,价值十多亿的集体资产陆续划归私营,而且是以那种一贯令人憎恨和可耻的特殊低廉价格。

在整个过程中,村民们甚至没有一句说话的权利。

当阜山村升级为阜山镇,这些集体企业也就从自然村公社所有变成了乡镇政府企业,资产决定权随之集中在镇委手中,和“镇”民们再也没有了关系。

政治就是这么邪恶,由村变镇居然还可以玩出如此璀璨的花样!

这是一场彻底的悲剧。

(想要了解具体情况的朋友可以搜索DAQIUZHUANG)

很多年后,杨少宗曾经去阜山镇参观,当阜山镇的镇长得意的说“过去的村民没有自由,现在如何,如何……”,身为参观贵宾的杨少宗真想给他一记响亮的大耳光。

故乡的月光如此明亮的照落在防风林间的小土路上,仲夏的晚风吹的呜呜啦啦,林间,稻田里传来一阵阵的蛙鸣。

重归故里,寒衣夜行。

杨少宗内心深处蔓延着一种说不出的苦涩,他已经真正的看穿了这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