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保卫大凌河(一)(第1页)

上一章说到,1631年3月10日,黄复华请来年近五十的船老大陈瀛为押运指引,开始了恢复元代海运的征程。

在长达万里的海运线上,水文地理比较复杂,气候变幻莫测,困难险阻不言而喻。但象陈瀛这样的船老大,在几十年的航海实践中,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或“凭针路定向行船”,或“夜对紫微星直上”。他们“仰观天象,以卜明晦”,利用风雨雷电和日象对海洋气象和潮汐规律进行预测,并编成了口诀,背颂记诵,内容有“潮汐”、“风信”、“观象”等等,“虽是俗说,屡验皆应”。

1631年3月22日清晨,一贯稳重的陈瀛,也有点压抑不住激动的心情,站在船头极目眺望。常年的海上生活,陈瀛的一张脸被海风吹成了酱紫色。但一双特别明亮的眼睛,闪烁着船老大特有的精光。

这次,黄老爷以五十两白银请自己来领航,还说如果成功,他陈瀛的名字就将和前朝的船老大李福四一样,名留青史,万古流传。如今,眼看成功在即,他的心情如何能平静得下来?

所有船上乘员,除了需要坚守岗位的人以外,大家都集中在甲板上,和陈瀛一般,默默地眺望前方。根据陈瀛的经验和黄炜等人描绘的海图,成山头就在前方,也许不到三十海里航程了。

成山头,又称成山角,又名“天尽头”,位于今天的山东省荣成市龙须岛镇,因地处胶东半岛成山山脉最东端而得名。成山头三面环海,一面接陆,是南北黄海的交接处,与韩国隔海相望,相距94海里。自古成山就被誉为“太阳启升的地方”,春秋时称“朝舞”,有“中国的好望角”之称。

成山头海拔高度为200米,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2公里,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

古时成山头被认为是日神所居之地,据《史记》载,姜太公助周武王平商定天下后,曾经在这里拜日神,迎日出,还修建了日主祠。秦始皇曾两次驾临此地,拜祭日主、求寻长生不老之药,留下了“秦桥遗迹”、“秦代立石”、“射鲛台”、秦丞相李斯手书“天尽头秦东门”等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成山头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隋、唐、明、清均有兵事发生。震惊中外的甲午战争之黄海海战,就发生在成山头东10海里外的海面上。北洋水师爱国将领邓世昌就殉难于此。

“看到陆地了!临海处山壁如削,应该就是成山头。”爬到船桅杆上眺望的人忽然激动地喊叫了起来。

不一会儿,大家都看到了远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