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水陆交通(第1页)

受到这个重大发现的鼓舞,黄复华再接再励,又一头扑在网上搜寻起有用的信息来。还别说,黄复华还真找到了另一个非常有用的东西——六合一迷你机床,这个不到两千元的一套设备,可以分别组合成车床、磨床、铣床、锯床或钻床。

有了这六合一迷你机床,不仅可以利用沼气发出的交流电直接加工一些木头和软金属质地的小零件。更重要的是,有了这套六合一迷你机床作为参考模型,再加以合理放大,同时利用铜,钢铁等作为机床的材质,而动力部分改用蒸汽机,整个近代机械工业都可以发展起来了。

有了这些近代机床,那么,直膛线,甚至螺旋膛线,都可以设法做起来了。而有了膛线,配合米尼弹,才能真正地把黑火药的威力发挥到极致,从而使中华的火枪独步世界。有效射程达到三百多米的步枪,甚至是更远射程的狙击用枪,也将成为可能。想到这些美好的前景,黄复华就激动不已。

不过在此刻,黄复华还为着运粮晋陕的事情愁眉不展。

走陆路,在大明朝可是没有高速公路和汽车火车的,而强行拦路检查收费的,倒是很多。显然走陆路,是不方便的。当时人们出行,如果路途较短,有平坦并且较大的官道可行,骑马或是坐马车也不失为一种选择。这个时候,各个地方的“加油站”大多是和国营或私营旅店建在一起。当然,“加油站”那里也不是加油的,而是“中石化”这样的国营,或其它民营的卖草站。大明朝的骑士们,赶马车的司机师傅,都要去这些地方买草。那里的93号草大概是六七文铜钱一斤,而好一点的草是97号草,可能要八到十文铜钱,甚至更多。

若是出远门,特别是要经过崇山峻林的,走陆路就既不经济又不安全了,特别是在这种乱世,当山大王的人实在太多。所以,大家一般都是雇船而行。当时船行的速度,慢的时候每天四十里,快的日子达到二百多里也是有的,一般都在七十至一百里之间。出行的费用,也不算很贵,比如有一个江西婺源人去南京赶考,使用了乘轿、包船和骑驴等多种交通手段,但以坐船为主,坐船共花费白银五钱六分,其他乘轿、骑驴等费用加起来,大概单程总花费为七钱银子。

这样的花费,对于大户人家,官宦子弟,自然算不上什么。若是穷人,要么出门基本靠走,要么只能是找个官船或是被包下的客船或货船,私下里塞些买酒的银子给船家,搭个便船。如今流行的塞几包好烟给司机师傅,搭个便车,和这个真是一脉相承。

所以,运粮走运河,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