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麻烦的老鼠仓(第1页)

老鼠仓是个很麻烦的问题,对于我们这类私募基金尤其头疼。公募基金好说,如果被查证,监管部门只会针对肇事者惩处。毕竟公募基金公司的块头大,一旦犯事,马上就有媒体盯上去曝光,社会关注多,透明度高,反而监督了监管层。监管层会反复考量,权衡轻重,拿捏尺度,不左不右。但对私募来讲,发生这样的案子,那就麻烦了,搞不好就得公司关张,没人在乎你是不是被冤死和错杀。这种事情经常看得到,你懂的。

我望着卢翼,说:“怎么办?”

“我现在考虑是否要把雷柏换下位子,但还没想好。”

“好像太早了点,要不再等等,看小鱼钓猫第二封信会说什么。虽然我们对老鼠仓是零容忍,但也要尽量避免冤枉好人。”

卢翼说:“是啊。”

“我们先外松内紧,你多留心一点,如果确有其事,不能等到证管办动手才处理,那太被动了。”

卢翼又说道另外一件事,提议加强研究部的工作。

“昨天几位基金经理开会,提了一个共同的意见,觉得需要增加研究部的人手,加大投入。跟打仗一样,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投资未动研发先行。”

我说:“这问题大家都知道,但一时怎么解决得了呢?公募基金也只有一部分大块头有这个条件,规模小的公司也跟我们一样难搞。”

在我们这行业,所有的公司,无论大小,面对的是同样数量的行业和上市公司。那些规模达到上千亿的公司管理费多,基金经理多,研发人员多,但单位收入里分摊的成本反而少。几十亿的公司和几百亿上千亿公司的情况差距太大,哪行哪业也绕不过规模效益这道坎。新中部虽然排不上国内前列,但好歹也是中上游,国内比我们规模小的公募私募多了去了,他们的日子更难过。

我说:“还是要从券商那里买些研究报告。”

“券商的报告鱼龙混杂,质量不高,买到了也不能直接用,还是要自己的研发人员来筛选、甄别。”

卢翼提的问题确实存在,看到这点并不难,难的是一下子不能根本上解决。我说:“这样吧,今年校园招聘多给研究部几个指标,开董事会时你再把编制问题提一下,我附议。尽量改善改善吧。”

第二天,我让秘书把雷柏叫来,想旁敲侧击看看他的反应。雷柏很年轻,长相俊朗阳光,才30出头,这个年龄担任基金经理,肯定会让很多人难以置信。

“最近操作难度大吗?”

“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