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 【旅级进攻作战】(第1页)

从地山头转移到金家河村北面二十里处,相对标高仅为35米的小山头上,埃里希.鲁登道夫步兵少校看到的演习区又完全不一样了。

在从西向东逐渐变低的176、142、107三个高地呈半弧形的拱卫下,281高地只lù出一小截山头来。142高地后,281高地前存在的一小块平原看不见了,那里的一个“敌军联队”也是不可见的。

身为此次演习的观察员,鲁登道夫少校很好的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从第一旅的步兵在前线展开,挖掘掩体并发展成战壕,随后开始配合炮兵前观进行敌地境前沿侦(观)察,到以营为单位的分片地境观察草图送到旅指挥部,对“敌情”心知肚明的少校都没有出声。

“142,甲区。”旅参谋长黄书田少校站在一幅五万分之一的“战区”地图前高声发问。

作战室主任参谋赵云峰上尉立即报告:“甲区,高地西侧拐脖子槐树起,142、107小河沟止,从左到右分为四个作战面,每个作战面有浅中近三个地境,共12个观察地境。炮兵参谋!”

“到!”炮兵参谋李道雍中尉打开图版式炮兵射击器的支架,把刚刚根据前观和前线步兵报告汇总到炮兵地图上的目标一一报告:“1号地境,方位58—44,距离380,高程57,砂袋机枪巢1个;方位58—79,距离279,高程22,疑似敌步前线值班哨。2号地境,方位00—31,距离420,高程98,敌炮兵前观所;方位01—07。距离325,高程48,敌堑壕起点;方位06—77,距离290。高程52,敌堑壕终点。3号地境”

黄书田一边听,一边画,很快就在战区地图上确定了在预定冲击方向的敌情概况,再从敌军工事构筑和可见火力配置中分析出142高地当面,有“敌军”一个大队的兵力驻守,依着山势形成了三道防线。又以142高地和107高地之间河谷侧的89小高地,142主峰为防御重点。整个防区正面宽度700多米,纵深却有500米左右,加上相对高差在50米以上,如此地域内放置一个大队兵力,实在可以算得上是重兵扼险而守。

“向炮指通报敌情,请旅长和王指挥。”

旅长覃振声和炮兵指挥王传义相携而入,径直就来到地图前看了一阵子。又头碰头的小声嘀咕了几句。从武毅军甘泉堡整编奉军那时起就是营务处提调官的覃振声在戴超升任师长兼军参谋长之后继任旅长,再往前追溯渊源,他还是当时淮军前敌营务处的提调。与曹文翰一起从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