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各大主管单位的接连过问起到了催化作用,本就处于后期冲刺阶段的《舌尖上的中国》制作团队,仿佛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导演组、剪辑师、配乐师、解说词撰写人……整个团队连续熬了几个通宵,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硬是将前两期的精华内容剪辑、配乐、配音完毕,制作出了初步的成片拷贝。
光电总局局长吴冷曦,几乎是第一时间拿到了这两盘还带着机器余温的录像带拷贝。
他看向坐在自己对面的邵毅府,微微一笑:“邵老先生,要不要和我一起去审片室看看咱们忙了一整年的成果?”
“自然是恭敬不如从命。”邵毅府呵呵一笑。
他在登封签订合约之后,并没有马上回港,而是特地来了一趟燕京。
在燕京的邵氏员工,目前除了这个纪录片团队之外,还有李翰祥和他的西宫太后拍摄组。
他这一趟,就是为了看看这些人,给予一些慰问。
顺便,看看有没有合适的项目与内地进行合作。
他牢记着邵维鼎和他说的话,文化是根,产业是叶。
根深,才能叶茂。
而他们要做的,是让这棵大树,荫蔽四方!
在内地,就有这传统文化的根与叶。
两人没有丝毫耽搁,立刻带着它们驱车前往燕京的核心区域。
某处保密级别极高的内部审片室。
柔和的灯光下,巨大的屏幕占据了整面墙壁。
赵克东、吕培森以及其他几位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正襟危坐。
吴冷曦亲自操作着放映设备,将第一盘拷贝放入机器。
屏幕亮起。
没有冗长的片头,没有激昂的口号。
画面伊始,是晨曦微露中,江南水乡的薄雾缭绕。
一艘乌篷船无声地滑过平静的水面,船娘摇橹的身影倒映在如镜的河面上。
轻柔而富有磁性的男声旁白缓缓响起,如同溪水流淌: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
镜头切换。
云南深山,一位傈僳族老人背着竹篓,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小心翼翼地寻找着一种珍贵的野生菌——松茸。
他布满皱纹的手,轻柔地拂开落叶,眼神专注而虔诚。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