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州死于八天前,这是公署里仅存的几个小官说的。死因也不出意外,是因为黄水疮。
“这疫症来的太快了,知州大人病重,实在无能为力。”小吏苦诉道。
夏垣厉声质问:“那他为何拖到城内生疫?而不是在钦江决堤时,便立刻通知朝廷?”
小吏大呼冤枉,“大人们进城时也都看见了,连城外的护城河都被洪水冲毁,当时整座城池里全是积水,我们里面的人连出都出不去,何谈上书朝廷啊!”
另一个小吏也苦笑着说:“后来城内的洪水还没完全退却,就有人突发了疫病,其中便包括公署里的大批官员和我们的知州大人。”
知州习武,身强体壮,还是挺了挺长时间的,直到前几天才去世。
宋亭舟问道其中一个关键点上,“钦江为何突然泛滥。”
几个小吏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都由悲苦转化为愤怒。
“是安南!”
夏垣神情一凛,“怎么回事,和安南又有什么关系?”陛下这次派他过来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探查钦州洪水泛滥的源头。
这两个小吏的家人不是被洪水淹死,便是得了疫病生生病死,提起罪魁祸首就咬牙切齿,恨不能将他们生吞活剥,“他们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便悄悄挖通了一条通向钦江的地下暗河,积攒不可估计的水量,一直隐忍不发,直至十月份军营的士兵们开始秋收!”
驻军也是要种地的,不然光靠朝廷供应粮食谁也供不起。与钦州比邻的安南国,自新王登基后,就一直不满每年都要向禹国献贡,两国多有摩擦,不过都是小打小闹,也没耽误两边种地。
谁知道他们换了新王之后像是通了七窍,竟然能想出这么阴损的招式来,甚至都不知道谋划了多少年了。
宋亭舟和夏垣的脸色都难看到极点,他们一路想过无数可能,可没想到真相竟然牵扯到了他国,这样的话事态就严重了。
这个朝代有些头脸的人家都养门人,夏垣身边一个沉默寡言的瘦子便是个身手了得的高手。
夏垣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写了份密信交给瘦子,让他立即送去西梧府的驿站。
“宋大人,钦州的灾情和证物还是要麻烦你,本官要赶去军营一趟。”不知为何,听到钦州这次水患与安南有关,夏垣突然语气急促起来。
宋亭舟义不容辞的答应下来,“夏大人放心,下官定会竭尽所能。”
夏垣神色缓和,他已经见识了宋亭舟的能力,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