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换人(第1页)

1951 年秋,枯黄的槐树叶打着旋儿落在四季鲜酒馆的窗台上,与报纸上油墨未干的战报一同被风掀起边角。头版照片里,志愿军战士在炮火中冲锋的身影模糊却坚毅,配文 “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的铅字被无数人指尖磨得发亮。

徐慧真攥着报纸的手微微发抖,茶水在粗瓷碗里晃出细密的涟漪,她一眼就认出照片里那个战士背着的绿色帆布包,和李天佑临走时带走的一模一样。

“这仗打得太苦了。” 老孙头的糖葫芦竹签在桌上敲出断续的声响,“报上说美军飞机把山头都炸平了,咱战士拿什么拼?” 话音未落,何雨柱哐当一声把洗菜盆砸在地上上,溅起的火星落在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的标语上:“还能拼什么,拼命呗!天佑哥来信说,坑道里的水比血还金贵,但没一个人喊退!”

杨婶突然起身,碰倒了脚边的针线筐。她颤巍巍地指着报纸上 “医疗物资紧缺” 的段落:“淮如得多难呀,她会不会......” 话没说完就捂住嘴,老花镜后的眼睛泛起泪光。钱叔默默把修鞋凳往煤炉旁挪了挪,手上的活儿却没停:“我跟几个老伙计商量好了,多缝几套护膝,多絮些毛,这时节北边山里的雪能埋到人腰。”

街道办小干事的喇叭声适时的刺破了酒馆的寂静:“全体居民注意!明日上午各家派一位代表在街道办集合,缝制棉衣制作炒面支援前线!” 徐慧真立刻放下报纸,算盘珠子在她指尖飞速滑动:“婶子,把咱存的棉花都拿出来;二丫,去喊胡同里的婶子们!” 她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果断,却在转身时偷偷将报纸叠好,塞进柜台最底层,那里还藏着李天佑三个月前寄来的最后一封信。

第二天,居委会院里挤满了人。徐慧真戴着顶针,飞针走线间忽然想起李天佑离家前夜,她也是这样给他缝补军装。“嫂子,这针脚歪了。” 小丫举着布料凑近,徐慧真这才惊觉自己把两层面料缝在了一起。隔壁的纺织女工突然抽泣起来:“我男人在部队上,已经半个月没消息了......” 哭声像涟漪般扩散,杨婶的银针 “啪嗒” 掉在地上,她弯腰去捡时,白发散落在沾满泪痕的衣襟上。

暮色降临时,堆成小山的棉衣旁放着徐慧真连夜赶制的棉手套,每双都绣着红色的 “平安” 字样。她望着装满物资的卡车驶出胡同,突然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铃铛声,老孙头推着糖葫芦车追上来,车上挂着的白布写着 “义卖支援前线”。“慧真,” 老人把布袋塞进她手里,里面是一卷散碎的零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