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
烛火在精雕细琢的宫灯里跳跃,将康熙伏案的身影拉长,投在冰冷光滑的金砖地面上,显得格外孤峭。
“回来了?”
梁九功的身影刚一出现在殿门口,那低沉的、带着一丝不易察觉急迫的声音便立刻响起,仿佛早已等候多时。
康熙并未抬头,目光依旧焦灼在手中的奏折上,但那份全神贯注的姿态,在梁九功眼中恰恰暴露了他心绪的不宁。
“回禀万岁爷,”梁九功趋步上前,在御案前恭敬地打了个千儿,声音放得极轻,唯恐惊扰了这份刻意维持的平静,
“奴才已将四福晋安全送回雍亲王府了。”
康熙那双深邃的眼眸里,翻涌着梁九功不敢直视的复杂情绪——是疲惫,是空茫,还有一种更深沉、更难以言喻的渴望。
“梁九功,”康熙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种罕见的、近乎疲惫的茫然,他无意识地用指腹摩挲着温润的玉扳指,目光仿佛穿透了殿宇的雕梁画栋,投向某个虚无的远方,
“你说,朕是不是该往前看了?”他顿了顿,唇角牵起一丝无奈至极的笑容。
“这紫禁城这么大,这么空,朕是不是也该再给自个儿寻个伴儿了?”
这句话如同惊雷,在梁九功心头炸响!
他猛地抬眼,又迅速垂得更低,后背瞬间沁出一层冷汗。
伴儿?万岁爷口中这轻飘飘的“伴儿”,指向的是谁,梁九功心知肚明。
这简直颠覆了梁九功数十年伴君的全部认知!
万岁爷素来最忌惮“独宠”二字,深谙后宫制衡之道,可如今,为了柔则格格,竟生出了此等不顾一切、甚至罔顾伦常的念头?
殿内死寂一片,唯有烛芯偶尔发出细微的“噼啪”声,像是在为这份禁忌的心思敲响警钟。
梁九功喉头滚动,冷汗顺着鬓角滑落,却一个字也不敢接。
三天后
乾清宫东暖阁内,气氛与前几日截然不同。
康熙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眉宇间那丝茫然被一种沉凝的锐利取代。
他端坐于御案后,铺开明黄的绢帛,提起了那支决定无数人命运的朱笔。
“梁九功,拟……”康熙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万、万岁爷!”一个跌跌撞撞的身影几乎是扑跪在殿门处,声音因极度的惊惶而扭曲变调,是御前另一个小太监,脸色惨白如纸,浑身抖得筛糠一般。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