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大渊皇朝资本很不错,光是人口就有将近一亿三千万,这可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妇女救助会的地位还要提升提升,天下万民,男女老少,非男即女,妇女能顶半边天啊,必须让她们出来做工挣钱。
财务自由,能自己养活自己,也有助于提升女子地位啊!
儒家那一套,如今至少在京城内,已经行不通了,这股思潮,很快就会扩散出去,能给妇女出来工作提供一个好环境。
一些腐儒,抱着祖宗礼法不放,谁也没办法,只能是听之任之。
“老爷,辽东有消息传回来,今年化冻有点晚,怕是会耽搁春耕时间。”
有下人送了一个条子到院子外面,顾凌轩去拿了,回来告知了赵清虎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赵清虎摇了摇头,没办法,小冰河期大环境下,他也没有逆天能为。
只能寄希望,北王在辽东挖掘的水库河道、水井能发挥作用。
至少辽东还有冰雪,融化后的水源,不管是流入江河湖泊,还是沉入底下成为地下水资源,都是可以利用的。
最怕就是中原大地,出现大面积干旱,还有大西北,这些地方老天爷不赏饭吃,获取地下水的难度,比南方、北方可难多了。
“哎,多灾多难啊!”
叹了口气,赵清虎把条子烧了。
多难兴邦,可如今的大渊皇朝,民智未开,可没有这个认知。
“写个折子,给朝廷建议,扩大中原地区、北方地区的红薯、土豆种植面积。”
如此一来,虽然会压缩水稻、小麦的种植面积,但是,收获的粮食绝对会大大提升。
一个是几千斤,一个是几百斤,站在朝廷的立场,自然好取舍。
无非就是老百姓对于新的粮种不熟悉,可能会有担忧,有抵触。
自己上书,把消息散播出去,也用一用他小神农的名号。
听闻,在农户之间他这个名号还是很好用的。
“除了更改高产粮种外,官道修建工程也要加把力,否则粮食从江南运送到辽东,怕是要少六七成,路上损耗太严重。”
江南的漕粮,输送给辽东,是最不划算的。
最好还是辽东自给自足,有了高产粮种,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
没了草原威胁,辽东大军,可以就地安置一部分,变成垦荒团。
朝廷也有这个想法,毕竟,屯田驻军对于炎黄子孙来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