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玉玉撅了撅嘴,叹息一声,
“我倒是想处对象呢,早点嫁出去也好,好歹有家人会惦记关心我。”
“不像现在....你都收到那么多次信了,我家里人还是一封信没回。”
“一想到一辈子都会在高兴大队,整天下地劳作,就感觉活着好累啊....”
林嘉丽听着于玉玉的话,神色也有些低落。
下乡容易,回去就没那么容易了。
回去的途径就三个,招工、招生、招兵。
城里有工作岗位早就被人定下了,哪里轮得到她们这些下乡的知青。
除非家里有关系,愿意替她们奔走找工作,那还有点希望。
但是她们这一批下乡知青,不像70年之前那些,都是主动积极下乡的,那些早下乡的知青,家里还会舍不得,找关系找工作把人弄回去。
她们这些后来的,十有八九都是被家里权衡利弊后舍弃的那一个。
家里几个孩子的,又没工作的,那必须得有人下乡,不得家里人喜爱的自然就会被舍弃。
还有的有工作都会被要求,把工作转移给别的兄弟姐妹,让他们来下乡。
她们这些被家里算是放弃的人,家人又怎么会费劲把她们弄回去。
招生....工农兵大学生那就更不用说了,一年村里能轮到一个指标就不错了。
这么多知青,挨个排,等排到她们都得十几年。
招兵名额有限,竞争激烈,各方面审查也十分严格。
女兵征兵比男兵还要严格,数量也少,难度相当大。
不然,林红梅早就去当兵了。
姜芷彤拍了拍于玉玉的胳膊,
“别整的这么悲观。”
“国家正是发展的关键时刻,特别缺人才,我觉得高考迟早会恢复的。”
“这段时间,咱们就好好学习,沉淀沉淀,等真有了那一日,考大学不就更有信心了嘛。”
那么多女知青下乡后,都熬不住,心灰意冷的嫁给了村里人。
等到高考恢复那天,死去的心又活了,想回城的机会放在眼前,都会想去争取。
那时候,又会有很多人后悔当初没熬住,早早嫁人了。
她们这一批知青都是十八九岁的年纪,再熬个五年.....不...是四年,过完年就是73年了,熬四年也就二十四五岁的年纪。
这年纪一点都不大,正值妙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