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仙踪:二十四节气医道传奇》
第四回 清明·
第一折·桐始华时血证起
清明前五日,汾河两岸的雨丝细如牛毛,却带着刺骨的寒意。河岸上的梧桐树挣扎着绽开淡紫色花苞,每朵花的萼片上都凝着暗红斑点,恰似未愈的伤口。村西头的老槐树被雨水泡得发胀,树皮上渗出的树胶呈褐红色,沿着树干蜿蜒而下,在树根处积成小小的血泊——这反常的景象,让石窑村的老人们想起五十年前那场“血雨灾”。
三十七岁的绣娘坐在窗前,手中的银针突然刺破指尖,鲜血滴在绣绷上的牡丹花瓣上,竟如墨汁般迅速晕染。她慌乱地扯过帕子擦拭,却发现帕子早已沾满陈旧的血渍,新血旧痕交织,宛如一幅暗红的地图。“又流鼻血了……”她轻声叹息,抬头望向窗外,只见远处的山峦笼罩在灰紫色云雾中,恰似天地间悬着一块巨大的凝血。
村东头的药铺里,李郎中对着铜盆中的血水蹙眉。盆中血水呈酱油色,水面浮着一层油膜般的物质,用竹筷轻轻一搅,竟发出黏腻的“滋滋”声。“怪哉……”他喃喃自语,“血不红反暗,不稀反稠,此乃热邪煎熬血液,化为‘干血’之象。”说罢,他翻开《金匮要略》,目光停在“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篇,指尖在“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一句上摩挲不已。
芩儿与蛭娘、贝母姑娘踏着湿滑的青石板走来,鞋底碾过落在地上的梧桐花,竟发出类似踩碎血块的声响。芩儿鬓边的黄芩花此刻呈现深紫色,花瓣边缘泛起焦枯状,她伸手轻触石墙,墙面上竟浮现出细密的裂纹,如蛛网般向四周蔓延——这是“血热妄行”导致“血燥生风”的外显。
“少阴君火司天,本应‘热气下临,肺气上从’,却因太阴湿土在泉,致火被湿遏,如油入面,难分难解。”芩儿取出通灵根,根须上的赤色纹路被黄色纹路缠绕,形成螺旋状的病结,“心主血,脾统血,今心火亢盛而脾土不运,犹如锅中沸水无盖,必致血溢于外。”
贝母姑娘的金铃此刻发出低沉的“嗡嗡”声,竟与远处的闷雷相应和。她取出青铜镜照向天空,镜中映出的太阳周围环绕着赤色光晕,光晕边缘有黑色云气游走,恰似血中夹瘀。“看这‘赤黑相搏’之象,正是《素问·气交变大论》所言‘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肺主气,气不摄血,故血随气逆而上溢。”
第二折·田鼠化鴽现奇人
雨丝突然转急,如万箭齐发,砸在河面上溅起尺高的水花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