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茶仙记:武陵灵草传》
楔子:火龙燎原气运极
大暑时节,北斗斗柄指向西北,太阳抵达黄经120°,是为一年中阳气最烈、暑热最盛之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此时节,火运太过与司天少阴君火叠加至极点,在泉阳明燥金虽已暗生,却难敌亢阳之势,天地间如火龙燎原,形成"热毒炽盛"的气运格局。
在五运六气理论中,嘉靖七年戊子岁大暑,火运太过导致"炎暑流行,金肺受邪",司天君火与人体心火共振,易引发"热入营血"之重症。《黄帝内经》言:"热者寒之",然今年热毒兼具燥邪,单纯苦寒之剂易伤胃阴,需取"清热而不伤正,解毒而不恋邪"之法。藤茶性凉味甘苦,入心肺肝经,其含有的二氢杨梅素可抑制炎症因子,黄酮类成分能清除氧自由基,恰合大暑"清热毒、护阴液"的养生之道,其叶片白霜更如天然冰露,可解燎原之火。
第一章:大暑·热毒炽盛藤茶清
第一部分:赤地千里,热毒肆虐
大暑前七日,京城突现异象:井水干涸,土地龟裂,连皇宫御花园的千年古柏都焦了叶尖。街头巷尾,患"热毒症"的百姓激增——或发斑疹如锦纹,或口鼻生疔疮,更有甚者神昏谵语,状如癫狂。太医院统计,七日内诊出"热入血分"者达三百余人,其中过半患者出现吐血、衄血症状,脉象洪大而芤,舌绛少苔,正是典型的"热毒炽盛,耗伤阴液"之象。
皇宫内,嘉靖皇帝突发"热厥":身热如炭却手足逆冷,夜间谵妄不止,抓挠肌肤直至出血。太医院急用安宫牛黄丸,却因药性大寒导致皇帝腹泻不止。御医们面面相觑,只见皇帝双目赤红,舌上起刺,唇边生疮,此乃"热毒深陷血分,阴液将竭"的危重症候,若不及时救治,恐有龙驭上宾之险。
民间更是哀鸿遍野。南城绸缎庄一夜之间七口人全部高热神昏,邻街药铺的石膏、黄连被抢购一空,熬药的药渣堆积如山,却只见患者日增,不见病情好转。有老中医颤巍巍地说:"此非寻常暑热,乃五运火太过与司天君火相搏,形成'火龙燎原'之象,需用'甘寒清热、解毒护阴'之法,否则徒伤胃气。"
此时五运六气中火运亢极,司天君火如赤龙腾空,在泉燥金尚未得令,导致人体出现"热盛伤津、毒入血分"的复杂病机。普通的清热之法犹如以水泼油,不仅难以奏效,反而会损伤本就匮乏的阴液,必须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