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季:立冬·冬令封藏藤茶藏(第1页)

《藤茶仙记:武陵灵草传》

楔子:水冰地坼封藏始

立冬时节,北斗斗柄指向西北,太阳抵达黄经225°,是为冬季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此时节,水始冰,地始坼,寒风凛冽,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在五运六气理论中,嘉靖七年戊子岁立冬,太阳寒水之气主令,形成"阳气深潜,阴气独盛"的气运格局。肾主封藏,为先天之本,此时若调摄不当,易致"肾虚精亏"之症。《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言:"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此时养生,当取"补肾填精,封藏精气"之法。藤茶性本凉润,然得武陵山冬阳之气,与滋补药物配伍后能化凉为温,其含有的二氢杨梅素可改善肾小球滤过功能,多糖成分能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恰合立冬"补肾封藏"的天时之道,其藤蔓入冬后汁液浓稠如膏,暗合肾精封藏之象。

第一章:立冬·冬令封藏藤茶藏

第一部分:水冰地坼,肾精不固

立冬前三日,京城突降暴雪。那雪片如鹅毛纷飞,一夜之间覆盖了紫禁城的琉璃瓦,护城河结上三尺厚冰,街头巷尾的百姓纷纷患上"肾虚精亏"之症——轻则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重则阳痿遗精、五更泄泻,更有甚者出现"髓海不足"之兆:记忆力锐减、齿摇发落。太医院统计,三日内接诊"肾不封藏"者达八百余人,其中过半患者出现"昼则神疲、夜则不寐"的症状,脉象多沉细,舌淡苔白,正是典型的"肾虚精亏,封藏失职"之象。

皇宫内,嘉靖皇帝晨起时需两名太监搀扶方能下床,自称"腰膝如折,头晕如悬",更兼夜梦遗精,每日清晨龙榻前的溺器必满。太医院急用左归丸补肾填精,却因方中滋腻之品过多,导致皇帝脘腹胀满。御医们面面相觑,只见皇帝双目无神,耳轮焦枯,此乃"肾精亏耗,封藏失司"的危症,若不及时滋补,恐致"髓竭精枯"。

民间更是苦不堪言。胡同里的老书生每至黄昏便双目昏花,握笔不稳;街头货郎五更必泻,甚至不敢食用生冷之物。药铺里的熟地、山茱萸、鹿茸被抢购一空,但普通的滋补之法难以奏效,正如《景岳全书》所警示:"立冬之寒,易伤肾元,若纯用滋腻,反碍气机,必须'补肾不滞,封藏有度'。"

此时五运六气中寒水之气强盛,司天与在泉之气均主封藏,导致人体易出现"肾虚不固"的病机:寒邪伤肾则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