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的一把大火,虽然烧出了孙刘联军的赫赫威名,也为刘备集团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和扩张的跳板,
但于我而言,那隐藏在烈焰之下的“秘火”,其意义远不止于锦上添花。
它验证了我将超越时代的知识与这个时代的技艺相结合的巨大潜力,
更坚定了我必须建立一个更安全、更隐秘、更能支撑长远发展的技术研发核心——“格物工坊”的决心。
夏口附近的临时工坊,在战时应急尚可,
但随着荆南四郡的底定,刘备集团在此立足,江东方面的目光也必然会更加频繁地投射过来。
将技术研发的核心继续放在那里,无异于将我最大的秘密暴露在潜在的风险之下。
无论是孙权的有心探查,还是周瑜那敏锐的直觉,
甚至将来可能出现的曹军细作,都可能顺藤摸瓜,触碰到我最不愿意被外人知晓的根基。
因此,在荆南战事方歇,百废待兴之际,我便通过玄镜台的秘密渠道,向徐庶下达了最优先的指令:
在荆南四郡范围内,寻找一处绝对安全的所在,重建格物工坊。
这项任务的难度,远超常人想象。
它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偏僻的地点,更需要综合考虑地形、资源、隐蔽性、防御能力以及后勤保障等诸多因素。
而负责此事的,正是我最为倚重的左膀右臂
——徐庶,以及玄镜台负责行动与安全的绝对核心——石秀。
徐庶负责统筹全局。
他深知此事对我未来大业的重要性,几乎是倾尽心力。
他首先调阅了玄镜台早已绘制的荆南四郡详细堪舆图,
结合各地物产、水文、人口分布等情报,初步筛选出十几个备选区域。
这些区域大多位于湘水、沅水支流的上游,或是深入武陵、零陵边界那些人迹罕至的深山之中,
地形复杂,官府势力薄弱,寻常人等绝难进入。
而石秀,则发挥了他作为玄镜台资深行动专家的特长。
他并未直接参与那些基础工匠的工作,他的职责,是安全,是反侦察,是确保整个计划万无一失。
他亲自带领精干的玄镜台斥候小队,对徐庶筛选出的每一个备选地点,进行了长达数周甚至数月的实地勘察。
我不断收到他们通过玄镜台加密渠道传回的报告。
石秀的报告总是言简意赅,充满了专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