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五年的初夏,荆南的暑气已渐渐弥漫开来。
公安城在经历了南征四郡的喧嚣后,正逐步恢复秩序,刘备集团的根基日益稳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然而,就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来自江东的一则急报,却如同一道惊雷,骤然划破了公安上空的宁静。
彼时,我正在自己的临时府邸中,对照着玄镜台最新传回的川蜀地形图,
与脑海中模糊的历史碎片相互印证,推演着未来攻略汉中、进而窥伺雍凉的种种可能。
指尖划过地图上“葭萌关”、“阳平关”等一个个关键节点,心中正思绪万千,
亲卫石秀脚步匆匆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少有的凝重之色。
“主公,”他低声禀报,将一枚经过特殊加密处理的玄镜台信息符递到我面前,“江东柴桑,最高密级急报。”
我的心猛地一沉。
最高密级,通常意味着发生了足以影响天下大局的重大事件。
我接过信息符,指尖灵力微吐,符文闪烁间,一行行经过特殊编译的密文浮现在眼前。
仅仅扫了几眼,我的瞳孔便骤然收缩,呼吸也为之一滞。
“公瑾……去了?”我几乎是下意识地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密报的内容简洁而残酷:
江东大都督、偏将军、南郡太守周瑜,字公瑾,于巴丘病逝,时年三十六岁。
三十六岁!
一个多么令人扼腕叹息的年纪!
纵然与他立场对立,纵然曾在他手下担任“江东参军”时彼此心照不宣地提防、试探甚至暗中角力,
但此刻,听到这位江东柱石的死讯,我的心中还是涌起一股复杂难言的情绪。
挥手示意石秀退下,我独自一人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思绪翻腾。
周公瑾……
脑海中不由浮现出那个英姿勃发、顾盼自雄的身影。
初见时,在江畔观操,他治军严谨,意气风发;
赤壁战前,他力排众议,舌战群儒(虽然后世演义多归功于孔明,但其内部作用不可磨灭),最终促成了孙刘联盟;
赤壁战场上,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一把大火烧尽了曹操席卷天下的野心,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这是一个真正的天纵奇才,文武双全,雅量高致。
他有睥睨天下的雄心,也有辅佐孙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