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无论是区域经营权费用还是采购价格、数量,都让宋利见识到了大明商贾的雄厚财力。
二百一十万两!
这是今日敲定的总金额!
虽然商贾们还需要几天时间调集资金,但数额已经尘埃落定。
无论是胡大老爷还是宋利,都不担心这笔巨款会收不到。
"赖账?你在说笑吗?"
"好啊,有本事你就赖!"
"只要敢拖欠,我立刻派人上门讨债!"
"到时候利息可就不是现在这个数了,毕竟还得算上两位东家的脸面钱和弟兄们的跑腿费。"
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时,笑得合不拢嘴。
"惟庸啊,这下可真是发大财了!"
"一百四十七万两,往常抵得上朝廷一个月的税收。"
"如今你略施小计,就能分到这么多银两。"
"妙啊!"
胡大老爷却显得云淡风轻。到了他这个地位,钱财早已不是最重要的。
够用就行!
况且,银子还没真正到手呢。
大额银两交割向来麻烦——要验成色、称重量,一箱箱清点。
长途押运更是费事。
对商人来说,付钱本身就是道难关。
不过现在这些都不重要了。
事已办妥,该歇歇了。
"既然陛下满意,那就先这样吧。"
"等银子真送来了再聚。"
"臣这些日子累坏了,正想好好休息。"
"先行告退!"
胡大老爷一番话把该说的都说了,转身就走,根本不给朱元璋反应的时间。
看着胡大老爷匆匆离去的背影,朱元璋摇头失笑。
他明白胡大老爷为何这般急切。
一方面是确实疲惫。
更重要的是在避嫌——胡府突然进账巨款,总要懂得分寸。
这般识趣,老朱很满意。
要是功臣们都像胡大老爷这般懂事该多好。
可惜只能是奢望。
回府途中,胡大老爷在自家门前顿了顿脚,突然转向番邦外交司。
既然要忙,就一口气把事情办完。
拖拖拉拉算什么休息?
到了衙门,他立即召集管事们议事。
人员到齐后,胡大老爷命人将带来的玻璃制品摆在案上。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