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第1页)

太和殿那扇沉甸甸的殿门,在身后缓缓合上,厚重的关门声宛如一记重锤,将殿内令人窒息的肃杀之气与那耀眼的金碧辉煌决然隔绝。

群臣依次走出,踏上汉白玉铺就的宽阔御道。阳光明晃晃得刺眼,却怎么也驱散不了众人心中的寒意。

方才,一道道冷酷如刀的旨意,仍在文武百官耳边轰鸣,……自登基以来,新少年天子的铁腕手段,新政已绝非敲山震虎那般简单,而是如血淋淋的刮骨疗毒,是一场全方位的变革。

心中很想说一句,陛下,能不能别这么急呀?

吏部尚书稍稍落后,脸色依旧有些苍白。方才在殿上,皇帝那句“朕不介意换些能办好的‘特才’来办吏部”,好似一道惊雷,令人胆战心惊。他身旁簇拥着几位吏部侍郎和考功司郎中。

一位侍郎小心翼翼地开口,语气中满是无奈:“大人,这唯实绩是论的考绩章程……实在是难办啊。您想,民生、赋税、刑狱、教化、工程……这里面的门道错综复杂,牵涉极广!该如何量化呢?就说民生,百姓生活状况千差万别,赋税又关乎各地不同的经济情形,刑狱案件更是各有特点,教化和工程也都面临各自的难题,要制定出一个统一量化的标准,谈何容易!”

吏部尚书深吸一口气,眼神陡然锐利起来,斩钉截铁地说道:“怎么量化?再难也得办!陛下今日的杀心之重,你们还没看清吗?程勇、刘墉、王德海……他们的下场就在眼前!办不好,我们就是下一批‘庸者’‘劣者’!如今陛下锐意改革,我们若跟不上陛下的步伐,吏部恐怕就要大换血了。”

他稍作停顿,继续说道:“回去立刻召集各司主事,翻阅旧档,参照汤显祖、包拯、海瑞、姚崇、况钟等人的做法,务必拿出一个能让陛下满意的章程!记住,陛下看重的是‘实绩’二字,绝非往日官场那套和光同尘的作风!谁要是还守着老规矩不放,趁早滚蛋,别拖累本部堂!咱们吏部肩负着考核官员的重任,此次考绩章程关乎朝廷未来的用人走向,若办不好,不仅咱们的乌纱帽保不住,整个朝廷的风气也难以扭转。”

吏部官员们大气都不敢出,连连称是,心中沉甸甸的,深知此次任务艰巨,稍有差池便会大祸临头。

御道的另一侧,几位勋贵老将正走着,脸色铁青,尤其是方才被皇帝目光扫过的那几位。

其中一位须发花白、曾长期镇守北疆的老侯爷,终于忍不住,在远离宫门侍卫的角落,狠狠跺了一下脚,声音压抑着如火山般的怒火:“轮调换防!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