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到,刘世让在河北攻陷窦建德占据的黄州,正欲乘胜围攻洺州之际,北方突厥突然大举进犯唐朝边境,兵锋直指李唐龙兴之地太原城。高祖李渊闻警,急调刘世让回师驰援太原防务。
那么,突厥此次南侵的缘由何在?让我们追溯其根源。
四个月前,突厥颉利可汗继承其父启民可汗及兄长始毕可汗、处罗可汗的雄厚基业,兵强马壮,实力臻于鼎盛。他野心勃勃,一直觊觎并意图侵凌中原王朝。
依照突厥的收继婚俗,颉利可汗在其兄处罗可汗去世后,迎娶了曾是其父启民可汗可敦(正妻)的隋朝义成公主。这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如匈奴、突厥、蒙古等)常见的婚姻制度。男性成员(通常是儿子、兄弟、侄子等)有权利和义务继承已故男性长辈或同辈的妻妾(生母通常除外)。这既是为了保障家族财产(包括人口)不外流,也是保护寡妇幼子的一种社会制度。
义成公主在隋朝开皇年间,作为和亲公主最初嫁给启民可汗(599年)。启民去世(609年)后,她按风俗嫁给启民的儿子始毕可汗(颉利的大哥)。始毕去世(619年)后,她嫁给启民的另一个儿子处罗可汗(颉利的二哥)。处罗去世(620年)后,她才嫁给了启民的小儿子颉利可汗。因此,她先后是启民、始毕、处罗、颉利四任可汗的可敦。
当时,义成公主的堂弟杨善经在隋朝灭亡后,为躲避中原战乱,前来投靠寄居突厥。杨善经与王世充派往突厥的使者王文素合谋,共同游说颉利可汗道,请求突厥发兵攻打李唐,以解东都洛阳之围。
突厥大帐内,牛油火把在青铜兽首上噼啪作响。颉利可汗踞坐狼皮王座,义成公主垂目抚弄腰间隋宫旧玉。杨善经与伏地行礼,杨善经抬头时喉结滚动,说道:“昔日启民可汗遭兄弟逼迫,走投无路投奔隋朝,全赖祖父隋文帝倾力相助,方得重返故土,建立基业,子孙至今安享其成。而今占据中原的李渊,并非隋室血脉。可汗您理应拥立隋室后裔杨政道,兴兵讨伐李唐,如此方能报答隋文帝对您父兄的再造之恩!”
王文素嗓音绷紧如弓弦,补充道:“英明的撑犁孤涂(天之可汗)!李渊叛臣窃据长安,此刻正举倾国之兵绞杀大隋最后的血脉,东都郑帝王公(王世充)!洛阳城头血浸旌旗十日不干啊!”说罢,他突然重重叩首,金簪落地声刺破帐内寂静。
王文素急接话锋,展开染血绢帛,接着说道:“可汗请看!这是郑帝割袍写就的乞援书。若突厥雄鹰愿振翅南翔,解围之日,洛阳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